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修改: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修改: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
领数动形名分别指领属词、数量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即多层定语的正确顺序原则。多层定语又称多项定语、递加定语,指同中心语有关而层次不同的几个定语,几个定语依次修饰中心语,前面几个(除最后一个)定语
1、心里有底,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lǐyǒudǐ,意思是心中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2、心里有底的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有把握。3、心里有底的近义词:心中有数。4、心里有底的反义词:心中没底
1、一碧万顷的一释义:很;甚。一碧万顷,汉语成语,拼音是yībìwànqǐng,形容青绿无际。2、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3、成语用法:作
1、水晶灯笼,汉语成语,拼音是shuǐjīngdēnglóng,意思是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2、成语出处:宋·范镇《东斋记事补遗》:“刘随待制为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晶灯笼。”3、成语用
1、刻舟求剑的人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刻”说明他试图从实际出发,“求”说明他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他的思维方式错了,因而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由吕不
1、出奇制胜指用对方意料不到的办法来取胜。2、出处:春秋·孙武《孙子·执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3、译文:作战时一方面正面和敌军交锋,而另一方面出奇兵来取
1、风禾尽起,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ghéjìnqǐ,意思是比喻顺应天心,得到天助。2、出自《书·金縢》:“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3、用法:
一二之间有个红箭头猜成语是一分为二。在一的右边有个红色箭头,箭头指向二,换言之则是一变成二。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
1、意思是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2、识微见远,汉语成语,读音是shíwēijiànyuǎn。3、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是时海禁初开,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4
1、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作用:可以充当从句的主语、宾语、表语。2、关系代词that可以引导限定性定语从句,修饰代表人或事物的先行词,但不能用于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3、that在英语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
1、“土崩瓦解”的原义是如土之崩坠、瓦之破碎;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2、土崩瓦解(拼音:tǔbēngwǎjiě)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
1、各自为政指各自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不互相配合;也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2、各自为政(拼音:gèzìwéizhè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
1、飞禽走兽,汉语成语,拼音是fēiqínzǒushòu,意思是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2、成语出处: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3、成语用法:作宾语、定
1、锲而不舍(拼音:qièérbùshě)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荀况《荀子·劝学》。2、“锲而不舍”的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在句中可充当谓语、
1、左右两难,汉语成语,拼音是zuǒyòuliǎngnán,意思是两面为难,不容易决定。2、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两难,如何是好?”3、用法:
1、从性质方面来说。定语从句是加长版形容词,宾语从句是加长版名词。2、从功能上来说。定语从句用来描述某物、某事、某人特征状态,宾语从句指代某物、某事、某人。3、从外观上来说。定语从句前有一个被其修饰的
1、榷酒征茶,汉语成语,拼音是quèjiǔzhēngchá,意思是之征收酒茶税。2、出自: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纷扰。”3、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4、成语
1、意思是形容既严肃又风趣。2、亦庄亦谐,汉语成语,拼音是yìzhuāngyìxié。3、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说话等。4、示例:茅盾《为〈大众电影〉恢复刊名作》:“亦庄亦谐潇洒,百花齐放
1、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与英语语法也有相似之处。常常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形容词、动词、谓语性短语和主谓短语也可充当主语。句子成分划分时,主语符号为双横线。2、谓语:谓语概念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