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血压是多少 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95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正常血压是多少 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的相关教程:我们身体的血液靠血压再流通,如果血压过高或者过低对身体的影响都是很大的,那么我们说的血压正常是多少呢?其实是有一个范围的。影响血压的因素都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正常血压是多少?血压测量方法

我们身体的血液靠血压再流通,如果血压过高或者过低对身体的影响都是很大的,那么我们说的血压正常是多少呢?其实是有一个范围的。影响血压的因素都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正常血压是多少?血压测量方法是什么吧!

正常血压对于维持生命正常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每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的血压情况,尤其是中老年人更需要注意自身的血压,有助于积极的预防疾病的发生。

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血压在多种因素调节下保持正常,从而提供各组织器官以足够的血量,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血压过低过高(低血压、高血压)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血压消失是死亡的前兆,这都说明血压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正常血压是多少

首次测量血压数值为小于120/80mmHg者,认为是正常血压;首次测量血压数值120-139/80-89mmHg,认为是正常高值血压;首次测量血压≥140/90mmHg,但小于180/110mmHg,认为可能是高血压;非同日三次血压≥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首次测量血压≥180/110mmHg,认为很可能是高血压,建议立即降压治疗,到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评估,密切监测血压,直到血压降至安全范围。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影响血压的因素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我们需要及时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血压不稳,那么都有哪些人群容易出现血压不稳的情况呢?下面就是血压易出现问题的具体人群。

易患高血压人

1、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属有高血压病史者。

2、肥胖者。

3、过分摄入盐分者。

4、过度饮酒者。

5、神经质易焦躁者。

易患低血压人

1、青年女性。

2、长期卧床休息者。

3、病后初愈者。

4、体质瘦弱者。

5、更年期妇女。

6、老年人群。

为了预防血压不稳出现问题,我们需要定期的测量血压,那么具体血压的测量方法都有哪些呢?血压的测量方法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注意测量之前要保持情绪稳定,这样更准确。

血压测量方法

1、一律测右上臂肱动脉部位;只有在右臂有不正常情况(如残疾、瘫痪等)时,才测左上臂。这是因为,正常人左右两侧上臂的血压值是不一样的。由于血管解剖位置的不同,右侧血管内血流对血管壁的压力大于左侧,故右侧的血压一般要比左侧的高。两者相差可达10~20/10mmHg,高血压患者两侧血压值的相差数还可能比正常人更大。

2、以坐位血压为准。测时上臂不要被紧小的衣袖所压迫,手掌向上不要握拳,手臂的高度应相当于心脏的高度。

3、测量前情绪要安定。静坐休息15分钟,不要紧张地思考某一件事,或对自己的血压反复推测预计,或抱着一种忧虑的心情。尤其第一次测量血压的病人,更不必恐慌(测量时,手臂会稍发麻,没有什么痛苦),否则都会影响血压。

4、初次测量血压的人,测得的血压数值若很高,应让他休息1小时后再行测量。每次测血压,必须量2次。若2次舒张压相差4mmHg以上,则须测至连续2次舒张压相差在4毫米汞柱以内时为止。并取平均值为准。

结语:

血压的正常范围我们都明白了,高血压我们不得不关注,需要重视起来,因为如果血压一直很高就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也不是血压月低越好,血压月底危害也是很多的,我们需要注意的。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血压;正常;高血压;测量;血液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jiankang/6413d901cdc9c5490500f94b.html

相关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