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用的消食健胃方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民间常用的消食健胃方的相关教程:脾胃为后天之本,“在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常服此类药可大大延长人体的寿命。①丁香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了香油酚,乙酸丁香油酚,樟草稀,丁香酮,胡椒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常服此类药可大大延长人体的寿命。
①丁香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了香油酚,乙酸丁香油酚,樟草稀,丁香酮,胡椒酚以及多种挥发性成分。因其含有多量挥发油,故有抗菌,驱虫和芳香健胃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温中降逆,温肾助阳,适用于胃寒呕吐,呃逆,少食,腹泄,及肾阳虚引起的阳痿等症。
用量:1—3克,但胃津不足,中焦燥热者不宜用。
③木香
木香为菌科植物公丁香、川木香和越西木香的根;内含挥发油,油中含云木香烯,木香烃,木香内酯、木香醇和木香酸等,药理试验证明:木香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肠道有直接松弛作用和对多种致病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苦,功能行气止痛,温中和胃,适用于肠胃气滞,胸腹胀痛和肝胆湿热气滞所引起的脘胁疼痛以及呕吐,泄泻,下痢,里急厉重,寒疝等。
用量:1--9克;但肺虚有热,血分燥热,虚火上冲者均忌用。
③肉豆蔻
肉豆蔻为肉豆科植物肉豆蔻的种子,内含多种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萜烯类,还含脂肪油,油中存在大量肉豆蔻酸。其所含挥发油有抗菌作用,对胃肠道有局部的刺激作用,增加蠕动,促进胃液分泌,因而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功效;同时肉豆蔻有止泻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温脾胃,行气,消食,固肠,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胀痛,宿食不消,食少呕吐,虚泄冷痢之症。
用量:一般为2--9克,但,有实热火邪者忌用。
④苍术
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和北苍术等几种同属植物的根茎,内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卜按叶醇,苍术醇,苍术酮等萜类化合物;此外还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A原维生素Dl等。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苦,功能芳香化浊,祛风辟秽,燥湿健脾,适用于胃脘闷,腹胀大便溏软,呕恶,四肢倦怠,时气感冒,痰多诸症。
用量:6---12克。
⑤吴茱萸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呆实,内含挥发油,吴茱萸苦素等成分。挥发油具有芳香健胃作用,有祛风与抑制肠内异常发酵的功能;吴茱萸苦素,也具有苦味健胃作用;临床证明:吴茱萸研末醋调敷贴两脚心有降血压作用;敷贴脐部可治疗消化不良,有调节胃肠功能,温里去寒,止痛及帮助消化等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苦,功能温中止痛,理气燥温,适用于脘腹胀痛,呕吐腹泻,呃逆吞酸,头痛,疝痛,月经痛。
用量:一般1---6克,但燥热之证皆忌用。
⑥厚朴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树皮;含厚朴酚,挥发油等;由于厚朴有广谙抗苗作用,对多种的病菌和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故对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有显着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苦、辛,功能行气燥湿,降逆平喘,适用于胸腹痰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等症。
用量:一般为2--6克,但体虚者及孕妇慎用。
⑦香附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含挥发油,还含生物碱,强心甙和黄酮类成分。试验证明:香附具有显着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对某些致病菌和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子,味辛、微苦,功能理气解郁,止痛调经,适用于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等症。
用量:一般3--9克,但气虚血燥者慎用。
⑧砂仁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缩砂的成熟果实或种子;内含较多挥发油,还含皂甙;其挥发油有芳香健胃作用,并能刺激胃肠肌,促进胃液分泌以助消化,舒张小肠肠肌起到镇痛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行气调中,和胃,醒脾,适用于胸脘痞闷,腹胀少食,以及由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泄泻等。
用量:一般2--5克,入煎剂时,宜打碎后下,久煎可减小药效。
⑨草豆蔻
草豆蔻为姜科植物草豆寇的种子,含挥发油,另含山姜素,小豆蔻等;所含挥发油有止痛,杀菌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效,为芳香健胃药物。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散寒、行气、温胃、燥湿、健脾、止呕,适用于胸腹满闷,不思饮食,或胸闷脘痛,气逆作呕,噎膈反胃及疾饮积聚等。
用量:一般为3--9克。若久服,过服可助牌热而耗散正气。
⑩高良姜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内含挥发油,此外还有黄酮类成分;其煎剂对肠肌有兴奋作用,所含挥发油有芳香健胃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温中止呕,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泻泄,食滞,冷癖,噎膈反胃等。
用量:—般2--9克。
⑩藿香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内含多种挥发油,可抑制胃肠道的过激蠕动,有促进胃液分泌而帮助消化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辛,功能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散表邪,适用于中气不运所致的胸脘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此外还用于清暑湿,止呕,以及外感风寒兼内伤湿滞之症。
用量:3--9克。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民间;常用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jiankang/6441ede904381b906c021a0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