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涌泉针刺深度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针刺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涌泉针刺深度的相关教程:涌泉,又名地衢,地冲,厥心。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为肾经腧穴,肾为水脏,穴入泉水涌出,故名。下面来看看针刺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涌泉,又名地衢,地冲,厥心。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为肾经腧穴,肾为水脏,穴入泉水涌出,故名。下面来看看针刺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针刺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涌泉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它具有通关开窍,苏厥回逆,镇静安神,清热降火的作用,多用于喑不能言,善恐易惊,中风,小儿惊风,痫证,头眩眼黑,巅顶疼痛,咽肿,喉痹,鼻衄,身热,胸痛,心中结热,胸胁支满,咳嗽喘闷,身面发黄,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水肿,口渴引饮,大便难,腰痛,足心热,五趾尽痛,疝气,风疹,高血压等症。
涌泉针刺深度
简易取穴:
1.足底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是本穴。
2.仰卧或俯卧位,5个足趾屈曲,屈足掌,当足底掌心前面(约足底中线前1/3处)正中之凹陷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足心直刺向足背。
进针深度:直刺,深0.5-1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痛,酸胀感。
涌泉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足底内,外侧神经的皮支分布,两侧神经均是胚神经所属的分支。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1骶神经。该部皮肤较厚,进针时有一定的弹性阻力。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的分支,并有众多的纤维束,外连皮肤,内连足底腱膜。
3.足底腱膜(跖腱膜):是足底筋膜的浅层,发达而坚韧。由足底内,外侧神经支配,针刺此层时,有很强的韧性阻力。
4.第2趾足底总神经和第2趾底动,静脉:在针的内侧,相距很近,可以刺中。第2趾足底总神经是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
5.第2蚓状肌:由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若针继续深刺可达位于第2,第3跖骨间的第1骨间足底肌和第2骨间背侧肌直至足背皮下。
涌泉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水沟,十宣,丰隆,太冲,针刺泻法,十宣点刺出血,平肝熄风,豁痰开窍,治疗风痰阻窍之中风昏迷。
2.配水沟,大椎,曲泽,委中,百会,针刺泻法,曲泽,委中点刺出血,泄热苏厥,治疗热毒蒙心之昏厥,暑厥等。
3.配前顶,印堂,神门,针刺泻法,镇惊熄风,治疗惊恐小儿惊风。
4.配风池,百会,太冲,针刺泻法,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5.配大陵,合谷,中脘,丰隆,针刺泻法,豁痰开窍,清热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6.配神门,大陵,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清心安神,治疗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等。
7.配鱼际,廉泉,太溪,照海,针刺补泻兼施,滋阴清热,利咽开音,治疗阴虚火旺之咳嗽,咽喉肿痛,喑哑,失音等。
8.配中极,关元,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泻兼施,温肾利水,治疗肾气不足之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
9.配脾俞,中脘,足三里,针刺补法,灸涌泉,温肾健脾,治疗脾肾阳虚之泄泻。
10.配百会,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针刺补法,益气补血,治疗气血虚弱之头晕,眼花等。
11.配关元,太冲,公孙,针刺泻法,平肝降逆,治疗肝热奔豚气。
12.配少府,太溪,昆仑,照海,针刺补法,补肾通络,治疗肾虚之足跟痛,手足心热,足趾麻木等。
针刺涌泉注意事项
1.本穴较为敏感,进针时会产生剧痛感觉,因此,为减少疼痛感,进针时宜轻,快,以免患者产生不适。
2.忌刺激过强,本穴针感强烈,足底下有足底动脉弓,不可提插幅度过大,以免伤及动脉,造成血肿。
3.对怕针,精神紧张以及有心脏病,高血压患者,针刺本穴时要谨慎,尤其是进针不可手法太重,应先用指切法,待患者精神放松,不留意时方可快速刺入,不可贸然强刺,否则会使血压升高,或发生晕针。
4.禁用瘢痕灸,本穴皮下肌肉浅薄,深部有动脉,不可使用化脓灸,以防艾火灼伤皮肤和血管,影响足部运动。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针刺涌泉的作用与好处涌泉针刺深度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jiankang/64391ebd3dbda7926d04db0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