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玩户外的人那么多,比如徒步野营啊这种,而在中国户外却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运动?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68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为什么国外玩户外的人那么多,比如徒步野营啊这种,而在中国户外却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运动?的相关教程:户外有一定的门槛,无论是从心理、体能上,还是从知识和钞票上。要吃得了苦、舍得了钱、花得起时间、对装备了解,可能还要有喜欢上户外活动的条件等等等等。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最主要的旅游群体,是中年大叔大妈们(不

户外有一定的门槛,无论是从心理、体能上,还是从知识和钞票上。

要吃得了苦、舍得了钱、花得起时间、对装备了解,可能还要有喜欢上户外活动的条件等等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最主要的旅游群体,是中年大叔大妈们(不是户外群体,是旅游群体)的原因。他们有几十年的资本积累,要么离退休,要么工作平稳,不再是小年轻儿熬夜、加班、奋斗的阶段,儿女都长大,有了充足的时间。

但是,即使有钱有闲,体力和传统心理上,不太能支持他们去做危险、剧烈的运动,所以大部分停留在被安排得妥妥当当、上车睡觉、下车撒尿的游山玩水方式中。

回到运动方式本身,以攀岩为例,大部分人会觉得“危险”、“上肢力量要求高”、“体能消耗量大”、“高度吓人”... ...

实际上任何运动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简单的小白线,不要求技术,有手有脚就能爬完,也有难度线,五只手五只脚都不一定过得了。

预期的错误印象和心理,往往会让部分还不了解这项运动的人群迟疑,如果不知道如何开始,更加不愿意踏出第一步。

户外装备也是另一大众知识的盲区。我这里不是指的一般的城市跑步涉及到的排汗服装呀、跑鞋呀什么的。是类似登山、攀岩、滑翔伞等更专业的装备。

以露营为例,光装备就有帐篷(依照地点的气候特征或人数,又可以分为一般帐、夏季帐、高山帐等等,也可以以不同需求、活动和形状分等等)、睡袋(也有材质、温度之分)、登山包、登山鞋、登山杖、各种冲锋衣和排汗保温内衣、炉具、多功能工具组合... ...

每年都有新材料、新功能型装备诞生,而每个技术性装备都需要常年累月的使用经验来熟练掌握。不同的气候条件、活动细节、地理状况,需要挑选不同的类型的装备

每一项都需要自己的户外经验或去获取别人的使用经验。知识量太大,稍不注意就是一个坑,足够把刚想了解户外运动的人吓到。

别说远了,中国的户外,相比日韩,发展算晚的(但现在正是高速发展期),这从韩国早期便出了众多登山家、日本的户外用品产业十分繁荣等侧面能够凸显。

如今慢慢的户外群体在增长,相应的从业人员和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户外品牌也在蓬勃上升、本土品牌在接受考验和充满机遇、从业标准也在渐渐明确、保护自然的意识也慢慢为户外者熟知和遵循... ...

之前去四川徒步,美其名曰是所谓的“保护区”,但一路上不断有货车来来回回的运送砂石,并倾倒在原本双脚走出来的小路上。沿途的植被都被各种程度的破坏。我们坚持自己重装徒步马道(旧时的当地人和动物走出来的小路),力所能及的减轻对自然的伤害,却遭到当地向导的不理解:明明有木栈道搭建的好路、有驴,为什么要折磨自己?

我希望更多人能走出去认识山野、重新认识自己,这也是户外的魔力,但也十分矛盾。有时看到自然被追逐商业利益或大批没有保护意识的人破坏,也是实名制的痛心疾首。

比如,对整个幽静的山谷大兴土木,大面积破坏山体修建宽阔的水泥栈道,甚至炸山拓宽道路好让电瓶车通行... ... 又比如,成车的沙土运进高海拔自然保护区、倾倒并覆盖在脆弱的高山草甸上,只为让更多游客能前来、方便在上面行走和踩踏... ...

自然一旦被人为的强制性打开了大门、没有了门槛将来者人数限制一定范围,就失去了很大部分的自我保护。

这些伤害都是无法恢复如初的,而当户外发展起来的同时,户外相关人员没有保护意识、首当其冲的破坏自然,往往杀伤力比游人本身更大。他们才是应该站在保护自然和传播保护意识最前线的人。

中国的户外可以缓慢发展,但是请不要破坏自然环境、走太多几代人都无法弥补的弯路。

作者:Chenchen在荒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户外,小众,野营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jiankang/642699ce08316347b4034a3f.html

相关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