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不止怎么办4天了 打嗝好几天了有危险吗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37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打嗝不止怎么办4天了 打嗝好几天了有危险吗的相关教程:打嗝其实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小毛病,一般多为饮食过快或吃了过于辛辣、过冷的食物导致的打嗝,但这些打嗝的通常为一过性,若是出现患者打嗝不止有好几天的现象,可能是跟某些疾病有关,需警惕。就医检查正常情

打嗝其实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小毛病,一般多为饮食过快或吃了过于辛辣、过冷的食物导致的打嗝,但这些打嗝的通常为一过性,若是出现患者打嗝不止有好几天的现象,可能是跟某些疾病有关,需警惕。

就医检查

正常情况下,打嗝一般在几分钟后便能自动停止,如果患者打嗝频繁或持续12小时以上,多半预示着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而像是打嗝不止已经有4天了的,那么多半和某些疾病有关,需要及时就医确诊具体病症后,采取正确的对症治疗措施才可逐渐缓解打嗝不止的现象。

相关检查项目

1、发作时胸部透视可判断膈肌痉挛为一侧性或两侧性;

2、必要时做胸部CT检查,排除膈神经受刺激的疾病;

3、做心电图判断有无心包炎和心肌梗死;

4、疑中枢神经病变时可做头部CT、磁共振、脑电图等检查。

5、疑有消化系统病变时,进行腹部X线检查、B型超声、胃肠造影;

6、必要时做腹部CT和肝胰功能检查;

7、为排除中毒与代谢性疾病可做临床生化检查。

确诊病因

打嗝好几天了,需警惕患者有某些疾病的危险,通过上述的相关检查确定患者是因何种疾病引起的,如以下疾病。

1、中枢性打嗝病因

(1)神经性:如脑炎、脑膜脑炎、脑部肿瘤、脑出血、脑血栓、癫痫早期等;

(2)中毒性:可见于乙醇、环丙烷、铅、巴比妥类中毒、全身感染伴有毒血症者;

(3)精神性:如癔症或者神经过敏者。

2、外周性打嗝病因

(1)胸部疾患,如使膈神经受到刺激的疾病:纵隔肿瘤、主动脉瘤、食管肿瘤或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包炎等;

(2)膈肌疾患:如肺炎合并膈胸膜炎、膈疝等;

(3)腹腔内疾患,如可以使腹压增高或使膈肌受到刺激的任何原因都可以引起打嗝,包括:胃扩张、饮食过饱、胃肠胀气、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胃、食道手术后等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膈肌痉挛。

3、其他打嗝病因

如代谢障碍性打嗝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低镁、低钙、代谢性酸中毒等;由膈神经经路上任何部位的疾病或手术剌激引起的末稍型打嗝;以及全身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所见,十几岁到四五十岁者居多的神经性打嗝。

备注

尤其是老人出现持续打嗝,伴有肢体活动不力、言语不清,甚至神志不清等症状,或是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人群的,要警惕中风。

对症治疗

确定患者是因何种疾病导致的打嗝后,需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如:

1、非药物治疗

(1)简易法

如分散注意力的交谈,疼痛或其它不适刺激,如喝冰水、用纸袋或塑料袋罩于口鼻外做重复呼吸,喝大口水分次咽下,做Valsalva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用力做呼气动作),以阻断打嗝反射弧,可短暂止住打嗝。

(2)机械刺激法

可使患者伸舌用纱布包住向外牵引3~5分钟,同时作深吸气、屏气动作或通过鼻腔插入软导管,一般插入8~12cm,来回移动导管以刺激咽部,由于阻断呃逆反射环,常可使打嗝停止。

(3)指压法

治疗者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眼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患者耐受为限,双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节奏屏气,对于打嗝也非常有效。

(4)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医生将双手大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眶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打嗝停止。若心率突然下降到60次/分以下应停止操作,青光眼及高度近视者忌用,心脏病者慎用。

(5)吞食烟雾法

取一较长的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把用火点燃之纸屑放入盒中,使其熄灭产生烟雾,立即将纸盒开口一端紧压口周,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做进食动作,把烟雾吞咽下去,忌用抽吸,吞咽1~2分钟,打嗝可止。

2、针灸或穴位注药疗法

(1)针灸内关、合谷、中脘、膈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2)阿托品足三里穴位注射常规消毒皮肤将阿托品0.5mg分注两侧足三里,方法是直刺穴位1.5~2cm用强刺激法,使患者感酸胀后缓注。

3、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切不可自行用药,通常服用一些胃药、钙通道阻滞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枢多巴胺受体的拮抗药、镇静药为主,具体用药和剂量谨遵医嘱。另外对于某些因癌症或重大疾病引起的打嗝不止,需尽快采取手术治疗。

日常短暂性打嗝如何在家治疗

1、颗粒性刺激法

方法:吞一勺白砂糖,用白砂糖去刺激咽喉壁,一般情况下,几分钟就能止嗝。

原理:引起打嗝的神经中包括支配声门及肋间肌的神经,支配声门及肋间肌的神经受刺激可以引起膈肌痉挛收缩产生打嗝。而白砂糖呈颗粒状,直接吞服可以刺激上颚、咽部,引起吞咽反射,这一过程会抑制了支配声门的神经,从而阻止了膈肌的间隙性收缩。

注意:此法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慎用。

同样原理

在中医中也有类似方法的应用。对于那些“饮食过多、胃火旺”导致打嗝的患者,可以服用炒熟的莱菔子(萝卜籽)颗粒来用以治疗。莱菔子有着“下气、排气”的作用,能缓解打嗝症状。这样一来,这个方法就算是糖尿病患者也可从容应用了。

2、弯腰喝水法

方法:含一大口水在嘴里,分几口吞咽饮食,即可止嗝。如果想效果更好,可以在喝水的时候立正站直,垂直弯腰九十度,快速喝下含在嘴中的水。

原理:胃部离膈肌较近,喝温开水能从内部温暖膈肌,有缓解膈肌痉挛的作用;而弯腰动作对膈肌也能起到按摩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膈肌痉挛止嗝的效果。

注意

弯腰不行的人群,还可以试试“抱膝蹲”这个方法,即双手抱紧双膝,慢慢蹲下。用膝盖挤压胸部,也可以起到消除打嗝的作用。

3、纸袋呼吸法

方法:拿一个信封或纸袋罩住口鼻,不用压得很紧,可以稍稍留有缝隙。进行3~5次深呼吸,即可止嗝。

原理: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

注意: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同样原理

还有“屏气法”。直接屏住呼吸30秒—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因为用筷子刺激上颚会诱发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气,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达到抑制打嗝的目的,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4、穴位按压法

(1)少商穴

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按摩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可以把肺经的经气慢慢的导出,让上逆的胃气恢复正常,使肺经的经气运行通畅。

取穴定位:少商穴位于大拇指甲根部桡侧面,距指甲缘约0.6cm,在黑白肉际交界处。

按压手法:压迫时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显的酸痛感。患者自行压迫可两手交替进行。

(2)攒竹穴

中医认为,打嗝的病位主要在中焦,是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打嗝时,按压攒竹穴有促进和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能增强我们的机体免疫力,调节肠胃功能,从而缓解打嗝。

取穴定位: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的凹陷处。

按压手法:打嗝时,最好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然后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点按双侧攒竹穴5~10秒,放松片刻继续按压,这样几次后打嗝便会减轻,配合屏气,效果更佳。

另外,还有内关穴、足三里以及背部的膈腧穴都对打嗝有一定的疗效。

(3)扯耳朵

而在受风寒之后,“扯耳朵”也能止嗝。打嗝时,迅速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揪住双耳向两边揪5~6次并摩耳廓,约5分钟后,一般打嗝便可停止。如果还没有止住,就再重复这个动作。

5、惊吓法

原理:人在受到惊吓时,迷走神经的活动会受到抑制,所以可以突然地拍打嗝者一下,或者突然让他们看某个地方。

注意:这实际上是一种情绪刺激,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是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老年人等,避免使用该法,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6、烧指甲止嗝法

方法:剪一段指甲,并用镊子捏住,在明火上烧,指甲燃烧后,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烟气,将这股烟放到患者鼻下熏一熏,不一会儿便能止嗝。

原理

中医常说:“甲为骨之末”意思是说指甲是骨头的一部分。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此事,烧指甲治打嗝这个方法,奥妙在于指甲是不易燃的,点着之后能产生很多具有较强刺激性的烟雾,而且不会燃起明火。鼻子吸入烟后容易引起打喷嚏的神经反射,进而阻断、干扰引起打嗝的神经反射,从而止住打嗝。

相类似的刺激方法,还有闻胡椒粉或用羽毛搔刮,刺激患者打喷嚏,抑制打嗝。

常打嗝饮食要注意

1、不宜吃生冷的食物

如冷水、冷饮、生拌凉菜、凉粥等易使寒滞于胃,气逆上冲,导致打嗝。

2、不宜同时进食冷饮和热食

在饮热茶或热咖啡之后不要食用冷饮及西瓜、梨等凉性瓜果;饮酒后以冷水解渴也容易打嗝。

3、大汗久渴、久病体虚者不宜过量饮水

久病体虚者应适当进补,可选用核桃、狗肉、羊肉、鸡肉、猪肉、红枣等。刀豆、生姜、荔子、枇杷、饴糖(麦芽糖)等食物有温胃通气止呃作用,受寒者可适量选吃,另外吃一些干硬的食物时,可在每顿饭后都加点汤汤水水,避免打嗝。

4、煎炸难消化的食品也不宜多吃

这些食物不利于肠胃健康,容易导致便秘,嗳气,消化不良,建议常吃通便食物,如春笋、绿豆、芝麻、木耳、香蕉等。

5、节制饮食、调志疏肝

每日每顿食量以无饱胀感为好,大约七分饱即可,餐次可适当在一日三餐上增加两顿小零食,避免饱食引起的打嗝,另外保持心情舒畅也很重要,情绪上的激动也可导致脑部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打嗝不止的现象。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打嗝不止怎么办4天了打嗝好几天了有危险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jiankang/641e615913126dc88203cb2a.html

相关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