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与艺术结合的东辽葫芦画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75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感情与艺术结合的东辽葫芦画的相关教程:中国人对葫芦一直抱有深厚的感情,在西游记和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里更是拿葫芦做成自己的武器,可见中国人对葫芦的喜爱言溢于表。而民间也有个小镇更是把对葫芦的喜爱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吉林文化

  中国人对葫芦一直抱有深厚的感情,在西游记和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里更是拿葫芦做成自己的武器,可见中国人对葫芦的喜爱言溢于表。而民间也有个小镇更是把对葫芦的喜爱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吉林文化吧!

  吉林省西南有个东辽县建安镇,这儿是长白山山脉西行与吉林西部平原连接的地方,地势平坦,黑土肥沃,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葫芦生长。走进这个小镇,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家家房前屋后都种植着葫芦。镇上有一个叫赵文秀的人,他虽然靠务农为生,却喜欢在自家种的葫芦上画个吉祥图案、山水人物之类的,经常吸引得过往行人驻足观赏,人送绰号“葫芦赵”。

  “葫芦赵”的手艺是祖传的,最开始,这葫芦不是用来作为装饰,而是用来点灯,他家与葫芦结缘的故事颇具戏剧性。

  清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赵文秀的曾祖父赵长君领着家人逃荒到东辽的夹信子屯。那时,这一带遍地矿井,地下出煤,朝廷的“官窑”和民办的“私窑”都在招人。赵长君年轻力壮,就到一处叫“三皇姑矿坑”的“背匠”(专门从井底往上背煤)队里去挣钱养家糊口。

  从前下井背煤,没有“矿灯”,每人发一个用泥做的灯,叫“灯虎子”(像今天的地瓜模样),里边装二两豆油,在“虎耳”处有两个“捻”,点燃后,矿工用嘴叼着。肩上是一个扁形的大柳筐。筐上有两个硬爪,每人肩上垫两个小枕头,让筐上的爪紧紧抠在上面,人要腾出手和脚,爬着往外背。每人每天最少得背4趟,一年下来,不少人因为叼“灯虎子”,牙床都磨秃了。

  赵长君也不例外。为了叼这“灯虎子”,一年磨掉两颗门牙。牙床天天红肿。

  那时,东辽这一带山富水好气候新,家家都种着葫芦。有一天,赵长君从三皇姑矿坑回来,路过一家院子,突然发现院子里的葫芦架下结着一片小葫芦,样子很像他手里的“灯虎子”!

  他想,如果用这小葫芦做成“灯虎子”,那就轻多了,矿工伙计们叼着也不至于费劲,甚至磨坏牙。

  心灵手巧的赵长君向人要了几个小葫芦,一宿没睡,依葫芦画瓢,用小葫芦做了一个“灯虎子”,放“捻”的地方用泥巴裹上,以免烧坏漏油。第二天他一进矿坑,工友们就发现了,纷纷向他讨教葫芦“灯虎子”的做法。赵长君也是个热心的人,就一一教大家。

  这事儿让“坑头”(负责此井的把头)知道了,就命他做葫芦“灯虎子”。从此这一带的矿工们再也不用泥做的“灯虎子”了。大伙送给他一个外号“葫芦赵”。

  可能你也喜欢:  盘点:福建历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独具地域特色的天津的饮食文化特色  带你领略福建昙石山文化  饮食文化:著名山东美食有什么?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感情与艺术结合的东辽葫芦画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wenhua/6455c096128ea5854201a795.html

相关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