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落戏曲名伶:胡兆海个人资料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莲花落戏曲名伶:胡兆海个人资料的相关教程:莲花落行于京、津、河北等地。一作莲花乐,源于唐、五代时的“散花乐”,最早为僧侣募化时所唱的宣传佛教教义的警世歌曲。宋代始流行民间。清乾隆以后,出现了职业艺人,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胡兆海的个人资料,
莲花落行于京、津、河北等地。一作莲花乐,源于唐、五代时的“散花乐”,最早为僧侣募化时所唱的宣传佛教教义的警世歌曲。宋代始流行民间。清乾隆以后,出现了职业艺人,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胡兆海的个人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胡兆海(1949.10.29),男,浙江绍兴人,现为浙江省绍兴莲花落艺术团团长,绍兴莲花落协会会长。
“尺板的笃琴弦起,我一人上场唱台戏……”如果你喜欢听绍兴莲花落,对这句开场白一定不会陌生。同样不会陌生的还有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胡兆海。这位曾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草根艺术家,在个人出资举办曲艺学校、自己也淡出舞台多年后,最近又开始频频亮相。和当年不同的只是,如今重出江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推介更多的中青年新秀。启蒙老师,是街头的吆喝声
“我的启蒙老师,就是那些街头小贩的吆喝声。那叫卖功夫太绝了,从小就让我着迷。”胡兆海出生于市区新建路人民路口的一个贫寒的六口之家,排行老二。父亲靠打零工挣钱,母亲是家庭妇女,靠卖血、捡柴贴补家用。但家境的困苦,并没有压倒胡兆海对艺术的追求,仅凭着一种艺术上的天赋,他就这样从吆喝声中接受了最早的艺术熏陶。
12岁那年,绍兴曲艺培训班招生,胡兆海一听说就去报名了。小家伙天真加滑稽的表演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但大家笑的只是一个小孩子的烂漫,而他得到的也只是招考老师的一句玩笑话:等你长到高过了球桌,再来考吧!一直到16岁那年,绍兴第三届戏曲训练班招生,胡兆海再一次去赶考。当时竞争很激烈,1000多人报考只录取30多人,但胡兆海还是轻松通过了。进入科班的他如鱼得水,很快崭露头角。这一段的科班经历,也为他后来从事绍兴莲花落艺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7岁的胡兆海挑着简单的铺盖来到当时的绍兴县解放公社联合大队,也就是现在的兰亭镇联合村,过起了农民的日子。但因为之前在戏训班早就小有名气,胡兆海入乡的第一天晚上,就被村民要求露一手。这一“露”便不可收拾了,四邻八乡的村民听说了,都来请他。而他每到一个村子,方圆十里的“粉丝”都会赶去捧场。
“我本来就喜欢唱戏,而且还可以抵工分,总比做田畈轻松。”这是胡兆海当时最真实的想法。除了唱样板戏,他还唱“路头戏”。白天看“小人书”,晚上就上台“现炒现卖”。胡兆海的创作生涯也在这田间地头开始了,一个听来的简略故事,他能创作成一个可唱上两个晚上的莲花落《上海奇案》。而且渐渐地,他甚至不满足为挣工分而唱戏了,悄悄地拉上二三人组成一个“草台班子”,开始“走穴”。演出费还不低,一场能挣14块。“那时演出,简直像地下党一样,文化部门随时会来抓我们这样的‘黑剧团’。不过收获也不少,我们当时就用上了永久牌自行车、半钢手表等新鲜玩意。”
一直到1972年9月,他终于等来了绝处逢生的机会。得知绍兴县文化馆要恢复莲花落的消息后,胡兆海飞一般地赶了过去。几经周折,他才以辅导排演“临时工”的身份留在了那里。排演的剧目叫《三根扁担》,当时已经决定了,如果这一次排演不成功,就只能让绍兴莲花落“自然死亡”了。也就是说,这关系到绍兴莲花落的生死存亡。在这种情况下,临时顶替上台的胡兆海一上场,居然就一炮打响了。后来《人民日报》刊登了文章:胡兆海一个人救活了一个曲种,说的就是这件事。这件事后,胡兆海总算走上了专业从事莲花落艺术的星光大道。
【结束语】在改革开放、文艺复兴的春天里,这位草根艺术家迎来了他的巅峰时刻。他在继承传统绍兴莲花落的基础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改掉了原来唱腔音调平、节奏慢、拖等一些缺点,吸收了评弹、越剧、绍剧的表演手法,创作了一批雅俗共赏的新剧目。胡兆海和他的绍兴莲花落,就这样红了!
您可能也喜欢:红楼梦名篇:京韵大鼓黛玉焚稿词“骆派”京韵大鼓创始人:骆玉笙简介红楼梦名篇:京韵大鼓探晴雯唱词美国快餐文化的历史起源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莲花落戏曲名伶:胡兆海个人资料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wenhua/64150e79332b74a1d907bd6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