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佩戴助听器我们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家人佩戴助听器我们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的相关教程:第一缩短谈话距离,与听力损失患者说话最好面对面,不要一个在房间或者听不见讲话。第二就是讲话的内容不要过长,简单,清晰,切记大喊大叫,过大的声音可能会让听者感到不适,第三就是说话不要太快,或者东拉西扯,
第一缩短谈话距离,与听力损失患者说话最好面对面,不要一个在房间或者听不见讲话。第二就是讲话的内容不要过长,简单,清晰,切记大喊大叫,过大的声音可能会让听者感到不适,第三就是说话不要太快,或者东拉西扯,这样就会让人感到听不清晰第四就是讲话时最好用简短,容易理解的语句,或者将一个复杂的句子简化成几个短句。
您好!
家人佩戴助听器我们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对于初次佩戴助听器,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为了增强佩戴者的信心,建议家人把他当正常听力对待,不要指出戴了后还有哪些地方不如意,要肯定对助听器带来的方便。同时建议放慢语速配合下,有些人自身的言语识别率很差,反应慢,需要放慢语配合下。如果是单耳佩戴助听器的人,还需要注意方向,尽量在佩戴的一边交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东北习俗令人不解:全家同睡一个“炕”,小夫妻难道不尴尬吗?
在东北都是一家祖孙三代睡一个炕?遇到新婚夫妇也是如此吗?一个东北的同学告诉我,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原因,遇到新婚夫妇洞房花烛夜时,他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办法,也许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继“南北干冷与湿冷”的认知偏差之后,东北的“火炕”也一直不被南方人理解,就如同不理解北方的干冷一样。
有去过东北旅游的人或许见到过类似的场景,每到冬天一家人都会挤在一个炕上休息,这种“同住一屋”的场景让许多南方人不理解,也着实感觉到不可思议。
这样挤在一起睡觉难道不觉得尴尬吗?先不说人多了能不能休息好,就单单是个人隐私问题也都很难保证,如果遇到新婚夫妇那就更尴尬了,难不成还要一起休息不成?
其实许多人对东北的“火炕”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种片面性的了解往往是误会的根源!以前我也这样认为,直到班上转来了一个来自东北的同学,在他的解释下我才明白,原来东北的“火炕”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在过去城市化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火炕几乎是东北家家户户的“标配”,它如同一个巨大的暖宝宝,给在东北居住的人提供了冬天的温暖,不止局限于东北,它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取暖设施,冬天来了可离不开它。
你只要来到东北,只要进入主人家的“卧室”,当家的的女主人或男主人肯定会招呼着你:“这大冷天的,赶快脱鞋上炕,炕头上热乎着呢!”
一句话竟显北方的热情好客,在寒冷的冬天也非常的温暖体贴,可如果是南方人,肯定对这样的方式及其不适应,因为就这样脱鞋爬到别人家“床头”的行为看起来非常的不礼貌,稍显尴尬!
更让南方人不理解的是,到了吃饭、休息时竟然也是一家人挤在炕头上,这炕头几乎集结了“客厅、餐厅、卧室”三者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活区间,尤其是晚上睡觉休息的时候,这个大家都不尴尬的吗?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你想的那样复杂,在东北一家子睡一个火炕也是有讲究的,我们这里的“一家子”并非指代一个“大家庭”,也并没有延伸到祖孙三代。
这里的“一家子”是指夫妻二人以及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一家人”睡在一个炕头上有什么能让人尴尬的呢?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在南方不也一样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休息的吗?
在家里也是按照“辈分”来划分休息区域的,并非大家所认为的都挤在一起,老人有单独的火炕可以休息,年轻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火炕,并不会和老年人住在一起。
就算是年轻人休息的火炕也是有讲究的,东北的火炕一般都很大,就休息来说每个人都有相对空余的场地,两个人睡觉的地方也是相对独立的,也都有各自的被褥,这与单独休息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家里的孩子一旦达到了成年,父母都会安排其另外的火炕休息,这些都是考虑得非常清楚且周到的,并非都是挤在一起休息,这一点大家可以打消顾虑了。
至于大家所关心的“新婚夫妇”会不会也感到尴尬?这个可以给大家一个肯定的答复——不会!
如果说之前是一个屋“不同的炕”,那新婚夫妇就是需完全撇离“这个家”了,简单来说新婚夫妇组建了一个小家庭,那么她这个小家庭就得从大家庭里分离出去,一般来说会在另外一个屋子重新砌一个炕,这是完完全全归属于新婚夫妇两个人的。
因此这也不存在什么尴尬不尴尬的,自己都有属于自己的火炕了,并不会与父母挤在一起,怎么可能会存在这些尴尬问题呢?两夫妻的个人隐私问题也能够得到保障。
在两人还没有孩子之前,这个火炕不会有其他人来使用,一旦两夫妻的孩子诞生之后,这个火炕就得与孩子们一起使用了,一直会到孩子成年,等孩子成家之后又会分离出去,一代又一代都是如此过来的。
所有的误会都是不了解许多人不了解也就产生了误会!其误会的根源也在于一些“博人眼球”的视频。
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人不仅没有借助网络来宣传自己的家乡,相反为了吸引别人的目光竟弄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操作,类似东北火炕的介绍竟然变成了一家人都挤在一起。
网络的宣传速度是极快的,也是最能够让人曲解的,类似的情况还有东北饺子与东北大酱。
饺子是东北最热爱的食物之一,只要谈到吃饺子,不是节日就是有好事,可是有些人吃饺子不好好的吃,偏偏要把饺子全部倒到桌子上扒拉着吃,还美名其曰是东北吃饺子的传统,我问遍了认识的东北朋友,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所谓的传统到底是什么时候有的。
除此之外还有吃大酱的事儿,一些人拍视频一碗大酱放桌上,拿起“蔬菜”就开吃,无论是什么蔬菜只要有大酱都能够扒拉两口,还美名其曰在东北都是这样子吃饭,够大气、够豪爽!
这样也给其他不了解的人带来误会,甚至有人说东北只要有一碗大酱,绿化带都能够沾着吃了,这样的误会还少吗?还不是一些人故意的操作,实在让人失望透顶,好的不说竟弄这些让人曲解的事儿。
东北火炕的发展东北火炕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战国时期,现在也发现了一些战国时期的火炕遗址,是古人为了取暖而发明的一种保暖设施,随着不断的改良,逐渐发展成为了现在火炕。
不过在西汉、战国时期这火炕还仅仅局限于东北的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原地区又是另外一种景象,往南方走,现如今的云贵、两广地区属于蛮荒,存在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居所与中原又有很大的区别,多以竹、木修建离地三尺的“悬空楼”以杜绝湿气。
而中原地区则以“凉席”作为主要休息场所,无论在哪里只要铺上一块席子就能够休息,无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是唐宋,使用席子都是比较普遍的事情,直到后来才逐渐变成悬空类的木床。
历史记载火炕大规模进入现在的中原以北地区并不算太早,是在满清入关之后才带过来的,在当时直接带动了黄河以北区域的火炕流行热度,而黄河以南则相对少很多,越往南方走越少,过了长江到了“蛮荒地区”就很少见了,其留下文化中心还是在黄河以北。
东北的火炕冷知识1、在过去条件有限时,砌火炕多以“土坯(pi)”来制作,土坯制作麻烦且耗时耗力,一般条件不好的家庭是很难负担两个以上的火炕的,它需要家里人长时间修建而成。
2、在东北还有一种“连二炕”,这种炕目前应该也绝迹了,如果家庭条件不怎么好,这种开“东门”的连二炕就成为了一种新居住模式,两个火炕连在一起,中间使用木板等材料隔断开来,要是家里来了新媳妇,那么新婚夫妇两口子就住里面最西侧一间。
3、东北火炕的炕头都是拿给老年人睡的,老年人身体不如年轻人,加上冬天对老年人又非常的不友好,最暖和的炕头自然是需要留给老年人了,这也体现了尊老的孝道,如果你去东北,看见老年人有如此待遇,那证明这家人的年轻人都非常的有孝心。
4、南北炕与对面炕,这种情况也非常的少见,南北炕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家人住,分不同的火炕休息,两个火炕之间会有一层帘子遮挡,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特别少见的情况,那就是两家人共同使用一个屋子的“南北炕”,也叫对面炕,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两家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那感情自然没得说。
在什么情况下一家人会“挤在一起”休息?1、家里条件有限:一般来说只要家里条件允许都不会挤在一起的,特别是家里有儿媳妇来了,这种情况都是重新在另外的屋子搭建新的火炕,可这样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办得到的,如果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重新搭建新屋子,那么就会在原来的屋子里重新砌一个火炕,也就是所谓的“南北炕”,中间悬挂着帘子遮挡。
2、临时做客:家里突然来了大量的客人,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火炕,这种情况通常只能将就着住一晚,外面天寒地冻的也不好找住处,主人家会根据亲属关系来分配位置,如果是没有亲戚关系的客人,一般会有男主人或女主人陪着在旁,划分休息场所,有独立的被褥子。
3、节约燃料:火炕取暖是需要烧柴的,如果家里没多少柴火,那可得要节约一点了,东北的冬天非常的漫长,这种居住模式也流传了千百年,如果不是必须分开住,那通常情况下都是“一家子”在一个炕头上休息的,这里的一家子也都是自己的孩子,一来孩子不抗冻,二来能够随时注意孩子的情况。
这是环境决定的,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风俗人情,在内蒙大家都喜欢搭建蒙古包,休息也都是在一个蒙古包内,蒙古包也很大,根据划分的区域休息,各自也不会打扰到。
在往北方走,如在北极附近居住的爱斯基摩人,他们居住的“冰屋”也类似如此,虽然没有火炕,但他们同样会使用“动物脂肪与青苔混合燃烧”在冰屋内取暖,为了节约燃料,一家人都是裹着兽皮挨着休息的。
在大自然恶劣的环境下,这种取暖方式成为了当地的文化风俗,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形成的认知也不一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你亲自去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风俗时,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拓宽视野、拓宽认知,你会觉得原来当初可是真的误会了。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东北这种火炕也越来越少,大多也都集中在农村地区,就算在农村地区也都不是一家子挤在一起了。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现在已经不缺火炕了,以前是用土坯,现在直接用火砖砌,方便又快速,还没听说那家砌不起一个火炕的。
说在最后:
以前火炕的作用是为了取暖,现在的火炕正在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自从集体供暖之后,北方的冷就只存在于室外了,屋内的温度有暖气的原因,与夏天是差不离的。
以前在挤在一起取暖的火炕已经成为了历史,现在屋子里都是温暖的,火炕烧柴取暖的日子也都一去不复返,现在你还看到挤在一起休息的,不是为了拍视频故意为之,就是家里突然来了大量客人将就一晚。
所以!或许以前是因为条件不允许,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当环境太恶劣时,尴尬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现在都是楼房了,哪里还会出现这种事情呢?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农村人,说实话,一家人睡在一个炕上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零下30度的气温,不睡在火炕上,可能就会被冻死,这时候谁还能顾及尴尬的事,所以不要大惊小怪。
每当南方人提起东北的火炕都会想象到,一家人吃饭在炕上,睡觉在炕上,看电视在炕上,就连招待客人也会顺口说一声“脱鞋,上炕”,不是我们不懂得品味生活,而是东北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让我们不得不依赖火炕。
说到火炕,很多不理解的人会说,一家人全都睡在火炕上,真的不会尴尬么?即便是亲人,也应该避讳这些问题,尤其家里有女孩子,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大家先别急着多想,我今天来就是给大家讲一下,东北人住火炕的一些日常和其中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了解下。我的祖上全都生活在农村,在我4岁开始记事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就一同住在一个火炕上,这个火炕当时是每一个东北家庭的标配,谁家没有火炕,可能连老鼠都不会进去,因为老鼠会嫌他家冷。
在过去,去谁家溜达,主人家都会主动说一声“脱鞋,上炕坐一会”,而那时候东北人为了彰显家里的实力,一般都会把家里的火炕打的很大,火炕大证明人口兴旺,谁家火炕小,就证明谁家人丁稀少,家族不旺,所以当时在东北,人们一提火炕都会说“大火炕”,都是为了彰显自己家人丁兴旺。
而除了这些原因,其实东北打火炕最主要的就是取暖,最开始没有锅炉的那个年代,人们都是靠烧柴火取暖,从山上打下来的木柴,都会被劈成一段一段的烧火柴,然后放进炉子里烧,因为柴火比较少,冬天又很冷,所以人们发明了火炕,把燃烧柴火的热量积聚在火炕下面,可以长时间保持热度。
在东北,一般早晨4点多或者5点多的时候起来烧一遍柴火,这样白天的火炕就会很热乎,到了晚上,热量散得差不多了,在晚上的3点多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候,在烧一遍柴火,一般烧上2个小时左右,这个火炕就会一直热到明天的早晨,有些火炕盘的好的,热度会保持到明天上午,全凭手艺。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东北人除了在火炕上睡觉,还会在炕上吃饭,在炕上看电视。其实在过去的东北,屋里除了火炕是热乎的,其它地方都很冷,我们东北人其实也很怕冷,尤其到了三九天,气温低到零下30多度的时候,屋里可能除了火炕,其它地方都是零下,在零上和零下,我们肯定会选择零上,所以我们东北很多人会在炕上待一天也不愿意下地,因为东北到了冬天确实很冷。
东北人真的是全家同睡一个“炕”么?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分年代来讲,大家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东北“大铺炕”,就是一个炕上躺十几个人的那种火炕,现在在东北比较少见了,但有些地方的农村还是保留这样的大火炕,毕竟家里人多,尤其过年来串门的亲戚多,少了这大火炕,感觉少了年味。
我记得我小时候,也就是80年代,家里住的房子是那种东西屋的房子,父母一般会住在东屋,小孩子一般会住在西屋,但是到了冬天,家里为了省钱,就会把东屋的火炕烧起来,一家人住在东屋,西屋就不少火,这个时候也算是一家人同睡一个炕了。
而很多人说祖孙三代会住在一个火炕上,这个在东北比较少,毕竟“男女授受不亲”,哪怕是亲人,也要注意男女有别这个事情,所以一般很少有祖孙三代住在一个大火炕的情况。
但是听父母说,在他们小时候,这个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因为那时候的他们没有柴火烧,没有房子住,能有一个火炕都是非常幸福的,不只祖孙三代住在一个火炕上,就连家里来了亲戚,不管男女都会被安排在火炕上住,但为了避嫌,一般都是男男女女分开住,以免别人说闲话。
其实住在火炕上,大家的被子都是一人一个的,炕上铺的褥子可能会是共用的,但被子基本都会分开,在东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多备出很多床被子,就是怕家里来亲戚或者来客人需要借宿,以免被子不够,不能够尽地主之谊。
现在的农村,几乎家家的房子不是三间房就是两间房,而且取暖方式也多样性了,有节能锅炉,有空气采暖,还有电采暖,在也不用担心屋内很冷了,所以现在在农村很少有出现一家人住在一个炕的情况,尤其家里有女孩子,会单独分出一个房间给女儿住,条件较过去好了很多。
“小夫妻”住在火炕上会很尴尬吗?我就是在农村结的婚,而且婚房里有一个大火炕,我没有觉得很尴尬,反而觉得这样很应景,很接地气。
我结婚的时候,父母把西屋收拾了出来,给我当了婚房,而东屋还是父母住着,当时条件确实不好,只能先将就这样结婚了。
我们和父母分开住了,也算是有了自己的火炕,我觉得就跟有自己的房子一样,门一关,别人才不会关心你在屋里做什么的。
我们的孩子出生后,也跟我们住在一个火炕上,我当时觉得很幸福,没有任何尴尬的感觉,我觉得很多人说私密性不好,会引起尴尬,其实这些都是不存在的,父母虽然是农民,但他们不会不敲门就进你的屋子,这样的环境还是很放心的,不会出现尴尬的场景。
但在上世纪的时候,听父母说,其实他们结婚的时候,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就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场景,但为了尽量降低尴尬的环境,新婚夫妻会在炕上拉一个布帘,这样也算是换衣服或者睡觉,都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不过那都是很久远的年代了,现在基本没有这个情况了。
在东北住火炕需要注意些什么?1,喜欢热就住“炕头”,不喜欢热就住“炕稍”
东北的火炕分“炕头”和“炕梢”,炕头是火炉直接进火的那一头,是受热面积最大,受热温度最高的地方,一般人都扛不住炕头的热度,现在在农村,除非刚从外面回来很冷的情况下去炕头,一般都会坐在炕中间或者炕梢,毕竟炕头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60多度,一般人都受不了。
而炕梢则不一样,最为温度的末端,它的温度只会保持暖和,而不是太热,所以很多外地人来到东北,都会被主人家安排在炕梢,这样睡觉也安全,不会被高温烫着。
2,晚上要盖好被子,以免着凉感冒
很多人纳闷,火炕本身不就是热的么,怎么还会着凉呢?其实这个体验只有东北人自己深有体会,上面文章已经说过,在过去的东北,家里除了火炕是热的,其它地方都非常冷,当然也包括屋里的空气也很冷。
每当晚上睡觉的时候,只有你的身子下面是热的,其它地方都会很冷,这个时候你会感觉你的头皮是冷的,你脸上的鼻子也是冷的,你露在外面的肩膀也是冷的,这个时候为了不让自己着凉,你一定要改好被子,如果有条件就把自己的肩膀和头都盖上,留一个出气孔就好,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电视里看东北人睡大炕,都会裹的严严实实的原因,因为半夜的时候,除了火炕是热的,其它地方都是冷的,所以只能改好被子才能不着凉。
3,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东北的火炕是用火炉燃烧柴火产生的热量来取暖的,在这个燃烧的过程中,排放出的烟会通过烟囱向外排出,但如果烟囱堵住了,烟没有排出去,那么就有可能会倒灌,最后就会产生一氧化碳,在东北每年都会有因为烧炕没有烧好,中毒出事的,所以在东北住火炕,一定要检查好排烟系统,以免发生意外。
4,不要在火炕上使劲地蹦,防止出现坍塌
其实火炕发生坍塌的概率非常低,但有些年头的火炕因为结构特点和材料老化,已经失去了稳定性,我记得我的一个南方大学同学来东北玩的时候,他住在我家老房子的西屋,也就是我结婚的那个屋,因为几个人玩的非常开心,所以蹦了几下,当时炕头的转头就掉了下来,他200多斤的体重直接把炕头给压塌了,当时我真是哭笑不得。
所以,到东北的火炕上睡觉的时候,尽量动作幅度小一点,以免发生意外,尤其是炕头,因为受热时间长,所以它的材料一般都很脆,而且失去了其稳定性,不安全,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了解了火炕的知识,下面咱们就来总结下,为什么东北人会出现一家人挤在同一个“炕”上的原因吧。1,家庭条件所限制
在过去东北,基本都是过来开荒或者过来讨食的人,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能有一个自己的房子都是非常难得一件事,所以一家人当时的条件只能住在一个炕上,但大家都没有怨言,也没有尴尬的地方,都是可以用方法来解决的。
2,亲戚串门
在东北,串门是一种习俗,不管亲戚多远,到了春节都会过去坐坐,如果路途远的,可能就会借宿在家里,这时候一大家人,不管男女都会住在暖和的大炕上,但大家都很自觉,男男女女都分开,中间会用帘子给隔开,而且人手一个被子,都非常规矩。
3,省钱
我小时候每到冬天,都会从西屋搬到东屋和父母同住,因为如果我住在西屋,父母就要给我烧炉子,费钱不说,还费力,所以为了避免这些没必要的浪费,我们一家人就会住在一个大炕上。
写在最后:
东北的火炕现在不单单起到取暖作用,俨然成为了一个特色,吸引着大批南方游客前来体验,但对于我们东北人来说,虽然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家家都有集中供热了,可没了火炕的“温暖”,总感觉家里少了热乎气,所以,我还是非常怀念过去一家人睡“大铺炕”的感觉,大家认为呢?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令人不解,习俗,全家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shenghuo/644ba2bee16680314c03f81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