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会十三月注册仍未果,揭“AI四小龙”旷视科技IPO“难产”之谜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49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过会十三月注册仍未果,揭“AI四小龙”旷视科技IPO“难产”之谜的相关教程:导读:此次旷视科技提交IPO注册一年有余仍未获得结果,除了前述提及的业绩和与敏感企业的合作关联关系外,在注册推进的关键时期,一起突发的重大事项更将旷视科技IPO的未来推向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由叩叩财

导读:此次旷视科技提交IPO注册一年有余仍未获得结果,除了前述提及的业绩和与敏感企业的合作关联关系外,在注册推进的关键时期,一起突发的重大事项更将旷视科技IPO的未来推向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雷 都@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旷视科技”)的名字依然还在证监会拟科创板IPO企业待注册的队伍中等待着上市结果的到来。

旷视科技此次IPO的注册申请是在2021年9月30日正式提交的,在此一个月前的2021年9月初召开的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66次审议会议上,旷视科技IPO申请才刚刚顺利获得了上交所的审核通过。

顶着“AI四小龙”之一的光环,旷视科技IPO的一举一动自然皆备受业内外关注。

自2021年3月正式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之后,最初的一段IPO审核之旅,旷视科技也的确可谓一路通行。在外界的灼灼目光之下,旷视科技仅用了不到五个多月的时间便成功获得科创板上市委的上会审核之机,并一举获得通关卡,向上市的最后一步——证监会的注册大关迈进。

或许,此时的旷视科技应是没有想到,对其上市的真正考验实质上才刚拉开帷幕。

同在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66次审议会上同日过会的迪哲医药,早在2021年12月便已经完成了科创板上市的所有流程成功挂牌交易。

甚至更有多家比旷视科技更晚申报IPO上市的拟科创板企业,都已经成功实现了与科创板的资本对接。

而旷视科技至今却依然还在等待着IPO注册批文的到来。

据叩叩财讯获悉,原本旷视科技的确是有机会赶在2021年底的时间窗口完成注册程序的成功上市的。

在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核并提交注册伊始,旷视科技IPO的推进也颇为顺遂。

2021年10月,旷视科技IPO即获得了证监会对其注册环节反馈的问询意见。

在该份问询函中,证监会对其在注册环节提出的质疑多达8大部分——这在其他同样申请注册的拟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也是较为少见的。

但旷视科技及其此次IPO的保荐机构,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紧赶慢赶地赶在了2021年12月底便迅速地向证监会提交了相关的回复资料。

按照注册流程,如果旷视科技的上述回复内容能够获得证监会认可并无其他突发重大事项的出现,那么旷视科技IPO便将顺利地获得注册。

但偏偏在此时意外发生,旷视科技在注册阶段的首轮回复并未完全获得证监会的认可。

也正是从这一环节开始,旷视科技IPO的推进便开始一改此前的顺风顺水而变得曲折蜿蜒。

早在2022年初,叩叩财讯便独家报道了有关旷视科技IPO注册阶段首轮问询受阻之事。

早在2021年12月28日,即旷视科技回函证监会的次日,叩叩财讯便从多渠道获悉,旷视科技在注册环节的问询及回复并未打消监管层对其部分问题的质疑而获得证监会对其IPO“封劵”注册的应允,将决定对其进行在注册环节的第二轮追问。

对于大部分通过上交所审核并进入注册流程的拟科创板企业而言,在前期已然经历了上交所的多轮问询和审核,能走到向证监会提请注册这一步时,阻碍企业上市的大部“瑕疵”和质疑皆一一完成整改与解释,往往证监会在对拟申请注册的企业再进行一轮问询后便可获得上市结果,需要证监会在注册环节中继续进行二轮追问的企业在近一年来可谓屈指可数。

“旷视科技IPO还是比较特殊。”斯时,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旷视科技此次申请科创板上市,因为其股权结构设置、基本面问题以及技术层面都备受外界关注,再加之其所处的行业地位,故监管层在对其是否符合注册标准的审核中慎之又慎,“目前,监管层对于旷视科技此番IPO最大的争议都主要集中在其业绩问题和与蚂蚁集团、阿里集团等敏感企业的关系和合作协议上,无论是在10月底证监会对其注册阶段的首次问询还是此次决定启动的第二轮追问,大部分疑点皆是围绕着这两方面展开。”

和蚂蚁集团、阿里集团的关联和合作,是旷视科技IPO备受关注的主因之一,同样,也是其此次上市遭遇到的最大争议之所在。

不过,据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的最新审核动向称,此次旷视科技提交IPO注册一年有余仍未获得结果,除了前述提及的业绩和与敏感企业的合作关联关系外,在注册推进的关键时期,一起突发的重大事项更将旷视科技IPO的未来推向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1)旷视科技痛失技术领路人:45岁关键技术大拿猝亡

旷视科技的业绩和其与敏感公司之间的合作协议问题,是证监会在注册环节对其两轮问询中皆提及的重点。

不过,相较于前者,证监会对其与蚂蚁集团、阿里集团有关合作的合规性的追问更让旷视科技棘手。

但凡对旷视科技有所了解的人皆对其与蚂蚁集团及阿里集团之间的瓜葛并不陌生。

工商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阿里旗下的蚂蚁集团为旷视科技第一大机构股东,蚂蚁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API(HONGKONG) Investment Limited间接持有旷视科技15.08%,而阿里则通过淘宝中国间接持有旷视科技14.33%股份;二者共同持有旷视科技高达29.41%的股份。

此前,在注册阶段的首轮反馈问询时,证监会便对此质问称,蚂蚁集团及淘宝是否实际参与旷视科技生产经营,是否为其实际控制发行人,对旷视科技生产经营的影响,与旷视科技之间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并要求核查旷视科技的主要客户及供应商与蚂蚁集团及淘宝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业务往来。

在证监会的二轮追问中,旷视科技与蚂蚁集团的相关合作协议的合规性再度被提及。

根据证监会在第二轮注册环节的“补充材料”要求,旷视科技及其中介机构需要补充具体说明其与蚂蚁集团合作协议的具体内容,及对相关数据具体使用方式,并要求结合数据管理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逐项比对说明使用蚂蚁集团等平台数据的合规性。

“数据合作”一词,无论对于旷视科技还是蚂蚁集团而言,无不碰触着其最为敏感的神经。

众所周知,旷视科技在研发其主打的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主要产品之时,需要获取诸多数据作为研发,其中便包括大量的人脸信息和用户信息数据。

这些关键数据来源的合规性和处理相关数据的合法性,也一直是外界对其争议的焦点。

发生在2020年9月的一起所谓由“口误”引发的轩辕大波,对相关话题的敏感度便可见一斑。

2020年9月12日,知名创投人士,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表示,其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集团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此话一出,立刻引发外界对蚂蚁集团和旷视科技之间相关合作挑战公众数据和隐私安全的热议。

2020年9月12日当日晚间,蚂蚁集团官方微博便紧急发声明称,蚂蚁集团在与旷视科技合作事宜上从未与李开复先生有过接触,从未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除此之外,蚂蚁集团还称与旷视科技“双方过往合作仅限旷视科技授权其图像识别算法能力给蚂蚁单独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和传输。目前,双方已无相关业务合作。”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蚂蚁的生命线,遵守法律法规、遵循用户明确授权原则和最小化原则,是其采集、留存和使用数据的三条红线,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违背”。蚂蚁集团同时还补充道。

在蚂蚁集团发布紧急声明后,旷视科技也通过官微发布消息称,“我们不掌握,也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这是我们的一贯原则。数据安全是人工智能企业的立身之本。旷视一直高度重视‘数据隐私安全保护’问题,并已在企业内部制定、实施了完善的数据隐私保护制度。”

但奇怪的是,在早前蚂蚁集团言之凿凿称与旷视科技之间的过往合作“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和传输”,但证监会却直言明确提到旷视科技在与蚂蚁集团的合作协议中涉及“对相关数据具体使用方式”,并要求旷视科技“结合数据管理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逐项比对”说明使用蚂蚁集团数据的合规性。

证监会对旷视科技下发二轮问询后,与蚂蚁集团及阿里集团之间业务的合规性解释还未获得证监会认可之时,一桩对旷视科技而言堪称影响巨大的“重大事项”又突发而至。

2022年3月,因财务数据过期,旷视科技一度中止了其IPO注册的推进,直到同年5月16日,在更新补充完最新的2021年年报数据后,旷视科技IPO重新开启注册审核的流程。

但就在旷视科技IPO注册重回正轨后不到一个月的2022年6月14日,一则噩耗传来——年仅45岁的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因突发疾病而抢救无效于当日凌晨去世。

作为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对于旷视科技——这样一家以科技生产力为推动的企业而言可谓举足轻重。

“旷视失去了一位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探索和创新的领路人。” 旷视科技在官宣孙剑去世的讣告中这样写道。

而在旷视科技此次IPO的申报材料中,对孙剑的描述,更足可见其重要程度。

据叩叩财讯统计,在旷视科技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的招股书中,共有32处提及孙剑之名。

公开信息显示,孙剑,1976年出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博士学位。

孙剑于2016年7月加盟旷视科技,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在此之前,孙剑曾在微软担任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等多个职务。

同时,孙剑自 2017 年 7 月起还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并于2019 年 1 月起出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孙剑为旷视科技认定的8位核心技术人员之一,同时也以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的职务位列旷视科技8大高管之列。

在旷视科技的IPO申报材料中,孙剑几乎被其视为技术“招牌”型人物的存在,也是其明证自身科技含量的重要筹码。

在旷视科技向证监会提交的注册材料中的对主营业务概述中,其如此写道“依托于计算机视觉研究院——由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孙剑领导的旷视研究院,旷视科技成为了全球少数拥有自主研发深度学习框架的公司之一,并在计算 机视觉领域的顶级赛事中累计赢得 42 项世界冠军或最高荣誉。”

在旷视科技IPO招股书(注册稿)中关于“公司竞争优劣势”一栏中,旷视科技首推的便是“实力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其中最重要的论据便是“由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孙剑领导的旷视研究院,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拥有超过 300 名 AI 算法研究人员。其研发出的 AI 生产力平台 Brain++, 以及深度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算法和 AIoT 相关算法,为许多世界前沿人工智能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后,旷视科技同样在“公司竞争优劣势”内容下的“富有远见的管理团队和融合性人才体系”的表述中,还继续强调“公司还拥有一支由科学家领导的 AI 技术研发团队。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曾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研究院前首席研究员,在计算机视 觉及深度学习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获得了数十项世界级奖项及认可,被认为是该领 域最权威的科学家之一。孙剑博士全面负责旷视科技的技术研发,带领旷视研究 院研发了包括移动端高效卷积神经网络 ShuffleNet、开源深度学习框架旷视天元 MegEngine、AI 生产力平台 Brain++等多项创新技术。”

据旷视科技IPO申报材料显示,其核心技术水平及来源的基础研究分为“系统层”和“算法层”两类。

系统层即为“公司自主研发了新一代 AI 生产力平台 Brain++”,而“算法层”,旷视科技明确表示即为“由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孙剑领导的旷视研究院目前拥有超过 300 名算法研究人员,聚焦于计算机视觉和 AIoT 领域。借力于 Brain++生产力平台, 旷视研究院持续低成本、高效率的产出,在各类计算平台和应用场景中的高精度、 高执行速度的算法。”

“孙剑全面负责旷视科技技术研发,带领旷视研究院研发了包括移动端高效卷积神经网络ShuffleNet、开源深度学习框架旷 视天元 MegEngine、AI 生产力平台 Brain++等多项创新技术, 为公司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旷视科技最新公布的招股书(注册稿)中,还如此描述孙剑之于旷视科技的重要程度。

此外,在旷视科技向监管层“亮肌肉”以显示自身符合科创板定位定性时,就技术创新机制称其在人才建设方面拥有强大而完备的四级梯队,即“首席科学家孙剑博士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带领旷视研究院引领前沿创新与应用;公司重视年轻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建立了 完善的激励和晋升机制,培养各领域的技术专家;公司培养和吸纳了大量具有产业观的研发人才,与研究院形成良性互动,确保技术到产品的快速转化”。

可见,在旷视科技的技术创新人才的“四级梯队”,孙剑一个人便独占梯队顶级之位。

同样,从薪酬收入来看,也同样从侧面反映了孙剑之于旷视科技的“稀缺性”。

据旷视科技此次IPO申报材料显示,2020年,孙剑的薪酬为212.01万,在旷视科技20名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中,仅次于旷视科技总裁付英波的276万,将其他首席技术官、资深副总裁等人那100余万出头的薪酬远远抛至身后。

也就是这样一位对旷视科技而言颇具分量的人物,却在2022年6月中旬——旷视科技IPO注册的关键期猝亡。

“对以高新技术为推动力和最大卖点的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而言,这样一位全面负责企业技术研发的关键人员离世,肯定是构成了对IPO形成重大影响的重大事项,孙剑离开后,旷视科技的研发技术推进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其先进性和创新性是否能得以延续?这些质疑都将对旷视科技的IPO注册的继续推进形成障碍。”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孙剑的离世刚刚三个月,其对旷视科技的影响或需要更长的观察期,也需要旷视科技一方给出足够的例证来证明孙剑的离世并不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尤其是在早前的IPO申报材料中,将孙剑在旷视科技中的地位和研发影响描述得如此高的前提下。

除了因英年早逝而痛失的首席科学家孙剑外,近一年来,业内亦不时有旷视科技相关重要业务负责人出走的消息。

2022年6月,就在孙剑辞世前后,有消息称,旷视科技高级副总裁、城市业务事业部总经理陈雪松提出辞呈,并在不久之后出任阿里云副总裁一职,负责数字政府部的公安业务线,向阿里集团副总裁、数字政府总裁许诗军汇报。

公开资料显示,陈雪松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工作,任公共安全信息化事业本部主任,曾担任过北京市奥运安保指挥系统、武警总体规划以及海外国家信息化建设等多个国家级大型项目总师。

2017年陈雪松正式加入旷视科技,负责拓展智能安防业务。

而在2022年更早的一些时间,旷视高级副总裁、企业业务事业部(EBG)总经理顾亮也已经正式离职,但目前去向未知。

2)“AI四小龙A股第一股”表现差强人意

旷视科技IPO注册环节的遥遥无期。

这也早已让”AI四小龙A股第一股”的光环花落云从科技。

曾几何时,就上市这一资本化进程而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这被称为“中国AI四小龙”的四家颇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可谓一度发迹于同一起跑线之上。

除了商汤科技一早坚持港股上市的道路外,其余三家皆最终将目光投向了A股科创板。

严格意义上说,无论是云从科技还是依图科技,其正式启动A股上市的时间点皆早于旷视科技。

早在2020年12月中旬,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的A股科创板申请便正式递交至上交所的案头,而旷视科技则是在次年3月才“稍晚”地加入了科创板IPO的行列。

但2021年7月初,正当三家AI“小龙”们为了A股首例竞争处于白热化之时,依图科技首先以撤回IPO申请的方式退出了对“第一股”的争夺。

与依图科技同一时期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的云从科技的上市之路,则相对顺畅,早在2021年7月20日,云从科技的IPO申请便顺利通过了上交所的审核。

不过,云从科技在2021年8月4日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之后,上市进程却曾一度放缓。

幸运的是,2022年4月6日,在同样处于注册阶段的旷视科技还疲于更新财务数据和补充证监会第二轮注册问询的材料的当口,云从科技IPO顺利获得了注册批文。

旋即,云从科技便展开了询价、路演等一系列发行流程,并在5月27日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交易。

纵然勇夺了A股“AI四小龙第一股”的头衔,但带着众多期许目光率先上市的云从科技无论是自身的基本面发展还是二级市场的估值,似乎并不如人意。

2022年 8月30日,云从科技发布其登陆A股后的首份财报即2022年中报。

相关财务显示,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云从科技营业收入下降13.97%至3.91亿元,亏损收窄11.06%至3.25亿元;毛利率相对稳定,费用率有所上升。

在二级市场中,云从科技的股价除在上市之初曾出现过短暂的连续增长外,从2022年6月8日后便开启了慢慢的下跌之路。

截止到9月30日,云从科技当日下跌1.01%报收于16.65元/股,这一价格距离跌破其IPO的发行价15.37元/股也近在咫尺之遥。距离云从科技曾在上市之初创下的36.6元/股的最高价,市值已豁然跌去多半。

(完)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ipo,孙剑,李开复,旷视,奥运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shenghuo/64253cd0c750348532060ce4.html

相关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