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时,家长为什么不要给孩子“讲书”?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亲子共读时,家长为什么不要给孩子“讲书”?的相关教程:亲子共读时,家长不能做什么?很多家长都在特别努力地坚持亲子阅读,每天再忙再累,都会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读书。但会遇到一个特别大的烦恼:为什么我都这么努力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是不高?为什么亲子共读了好几年,
亲子共读时,家长不能做什么?很多家长都在特别努力地坚持亲子阅读,每天再忙再累,都会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读书。但会遇到一个特别大的烦恼:为什么我都这么努力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是不高?为什么亲子共读了好几年,孩子上小学了,还是没能爱上阅读?
这恐怕与大人带孩子阅读时做的一件简单小事有关,就是——给孩子“讲书”!
孩子能从书中读到的东西,其实比大人多带学龄前的孩子阅读时,妈妈总认为,孩子还小,又不认识几个字,你不给他讲,他根本看不懂,所以大人不但会给孩子逐字逐地读,还会把画面人物故事加上大人的理解,给孩子讲一遍。
认为孩子“看不懂”,是个很大的误解,实际上,孩子不但能看懂,而且他看到的东西,还和大人不同,更惊人的是,同样的画面,他看到的会比大人看到的多。
世界著名早教专家蒙台梭利在她的《童年的秘密》中,讲过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个15个月大的小男孩摊开一些色彩艳丽的明信片给她看,跟她说“汽车”。她知道孩子是想让她看汽车,但他从那些画面上看到的,只有风景人物动物——换句话说,上面根本就没有汽车。
于是她对小朋友说:“我没有看到汽车。”小男孩看着她,挑出一张明信片,很得意地说:“喏,这里!”蒙台梭利看到,画面中央是一只猎狗,远处有一个扛着枪的猎人,角落里有一座小屋和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线上有一个很小很小,几乎看不到的小黑点——孩子指给她看:“汽车!”
毫无疑问,孩子是对的,那条在画面角落的曲线,是一条路,而那个大人根本就不会留意的小黑点,代表着一辆汽车。
蒙台梭利觉得,孩子的注意力,可能还没被吸引到那些“漂亮和有用”的图画上,于是挑出一张有长颈鹿的图片,指给孩子看:“看这长长的头颈。”孩子脸色阴沉地回答:“长颈鹿!”——于是,蒙台梭利没有勇气再讲下去了。
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已经非常懂得运用自己的常识和想象,从画面中“读”到丰富的内容,成人的注意力,却常常在画面最主要的而且大人一厢情愿地想让孩子“知道”“了解”的那些东西上。可以说,阅读时,孩子和大人完全不在同一频率。
在我们两个孩子小时候,我们受到孩子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看书时,也经常发现,明明是非常熟悉的故事画面,孩子却总能能发现新东西,而且这些发现,还常常伴随着他自己的新理解,如果因此得到大人的称赞,孩子会特别开心,看到大人无动于衷,孩子则很失望:“这都看不到。”
给孩子讲书,对孩子来说,既是束缚,又是干扰大人给孩子“讲书”,当然是好意,希望孩子在大人帮助下,能把一本书读得更“好”,获得更多理解和认知。但是,这恰恰背离了引导孩子阅读的初衷——培养他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的原本的目标是让孩子愿意而且有能力自己读书。
给孩子讲书,会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带来束缚和干扰。
1大人的“成见”,会束缚孩子的思考和想象
大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肯定比学龄前孩子高,但同时,大人对任何事情的认知,都不可避免地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学识专业经验,而带上成人的“成见”。倒不是说大人的这种“成见”一定不对,但它们相对固定,或者说“僵化”,这件事是这样的,那个人是那样的,大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但孩子的看法不一定和成人相同,你通过讲书,把成人的见解灌输给孩子,就把他对书的理解,限定在了你给他的框架中,束缚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很多妈妈发现,自己给孩子读了很多书,但是孩子阅读时的理解能力依旧很差——这正是因为,你在带他阅读的过程中,束缚了他的思考,孩子既没有发展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没有发展出自己动脑筋思考的习惯。
2大人的讲解,干扰到孩子自己阅读
阅读和看电影看电视剧听歌吃饭上厕所一样,都是“私人活动”,其中的身心愉悦,只有自己能感受得到。
一个兴致勃勃投入阅读活动的孩子,他的头脑中,会发生很奇妙的“化学反应”,有时惊喜,有时惊诧,有时兴奋,有时悲伤,当孩子能完完全全把自己投入书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乐趣时,他才能真正地爱上阅读。
但是,在亲子共读中在爸爸妈妈给孩子讲书时,孩子是失去了这种相当私人的乐趣的,他不得不配合大人的讲解,时不时表示我在听我听到了我听懂了,他头脑中那些奇思妙想会经常被打断,而且当他沉浸在自己乐趣中,表现得有点“走神”时,又常常被大人批评“不专心”。
这样的阅读活动,孩子所能感受到的乐趣非常有限,自然也不会总是特别感兴趣。就像蒙台梭利讲的故事中的那个小男孩,当他沉着脸,很配合地告诉大人他见到了长颈鹿时,其实他的内心是不满的,他觉得自己被打扰了,而且没有被理解。
孩子的阅读经常被干扰,他就会感到不快,对这种活动失去兴趣,这也正是很多妈妈发现自己那么用心地带孩子做亲子阅读,但孩子连阅读兴趣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
阅读和吃饭一样,你介入越多,孩子困难越多仔细分析孩子的阅读困难,真心爸妈发现,它简直和很多家庭都有的“孩子吃饭问题”一模一样,都是爸妈介入越多,孩子的困难越多。
我们遇到过很多爸爸妈妈提问,“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相伴的通常还有孩子不爱吃青菜挑食偏食自己不会吃饭,在家里和幼儿园,都需要大人追着喂饭等难题。
为什么到了该独立吃饭的时候,孩子还不能好好吃饭?原因只有一个,爸爸妈妈对孩子吃饭这件事介入太多,干涉太多。
孩子八九个月吃辅食时,想起自己拿小勺,大人不让;一岁左右时,想自己吃,大人担心他吃不好,不肯让他尝试;孩子不爱吃鸡蛋,大人觉得鸡蛋有营养,白煮蛋鸡蛋羹煎鸡蛋,变着花样地让孩子吃;孩子不爱吃青菜,大人批评他挑食偏食,不停地在饭桌上训导孩子。——结果如何呢,一个吃饭困难的孩子就这样被大人给培养出来了。
孩子阅读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肯让孩子像自由地玩玩具一样,自由地决定他要读哪本书什么时候读读多久怎么读,孩子会很自然地把阅读当成很感兴趣的活动,就像从小不被强喂不被逼着吃这吃那的孩子不会有吃饭困难一样。
但如果我们总是把孩子捉过来,按照爸爸妈妈的意愿来读书,还得按照大人的讲解来理解,并且想读的不能读,不想读的非读不可,孩子肯定不会爱上阅读——因为这样的过程实在是太让人不愉悦了。
孩子阅读时,大人到底该怎么做?那么,不给孩子讲书,孩子阅读时,大人到底该怎么做呢?真心爸妈有几个建议:
1放弃对“亲子共读”的坚持,放手让孩子自主阅读。
真心爸妈也是特别关注孩子阅读的父母,但我们从不做亲子共读,从孩子一岁以内起,就让他自己拿着书随便看,想看什么看什么,大人完全不做引导和干涉。
说得尖锐一点,阅读这么私人的活动,大人非得和孩子一起做,简直就和孩子上厕所时你非得盯着没什么区别。
有人会说,亲子共读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啊,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坚持呢?但我们认为,密切亲子关系有无比多的日常活动可以做,为什么非执着于介入孩子阅读这种大人费力对孩子无益的事呢?
2只在孩子要求给他读书时,照本宣科地读。
当然,在孩子认字很少时,他可能会要求爸爸妈妈给他读书,那就帮他读,照本宣科地读,不加任何讲解,让孩子原样获取到书中的内容。
3只在孩子提问时解释,不主动给孩子解释。
孩子阅读时,确实会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但他自己的疑问,他自己知道是什么在哪里,所以我们只在孩子提问时,就我们所知,做尽可能清晰的解释,孩子不提问,我们不解释。
4在孩子想讨论时,和他讨论,孩子不发起讨论,大人不和他讨论。
很多喜欢给孩子讲书的爸爸妈妈,还特别喜欢做另外一件事,就是读过一本书,向孩子提问,问他读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我们不建议做这样的事,因为培养孩子阅读,是为了培养他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不是为了马上从书中读到多少东西,等他自己的阅读能力发展起来,收获自然会越来越多。
我们的办法是,孩子来找大人讨论,我们积极参与,但孩子不想讨论时,大人不抓着他提问讨论。
为什么大人能听“讲书”,而孩子不能?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现在知识付费这么发达,很多成人都付费订阅“讲书”的专栏,听别人讲书,为什么爸爸妈妈就不能给孩子“讲书”呢?
这不一样。成人听别人讲书,是为了快速了解书中内容,获得书中的干货。有人是有阅读习惯,但觉得不是所有的书自己都需要花时间一本一本地读,有些书,听别人讲讲其中的主要内容就够了;有人是没有阅读习惯,觉得自己读书太费劲,不如听别人讲,又快又明白。
但培养孩子阅读,是为了让他愿意自己读有能力自己读,能自己从书中获取信息,让他用“听讲”的方式来读,在方法上,就是南辕北辙了,没有效果,当然也不奇怪。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亲子共读时,家长为什么不要给孩子“讲书”?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muying/6455f2f80e1ef098af0b90c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