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是万能的!孩子还得学会和同龄人“玩到一起”!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阅读不是万能的!孩子还得学会和同龄人“玩到一起”!的相关教程:孩子爱学习喜欢阅读,家长们自然是很欣喜的,但是你知道吗?孩子不能单单只喜欢阅读,还需要跟同龄的孩子交流,得学会和同龄人“玩到一起”!寒假在即,相信很多妈妈都已经开始为为孩子规划寒假的生活,其中有一项内
孩子爱学习喜欢阅读,家长们自然是很欣喜的,但是你知道吗?孩子不能单单只喜欢阅读,还需要跟同龄的孩子交流,得学会和同龄人“玩到一起”!
寒假在即,相信很多妈妈都已经开始为为孩子规划寒假的生活,其中有一项内容几乎是所有的孩子的标配——阅读。“寒假看什么”成了这段时间妈妈们最关心的话题。
的确,越来越多的父母都开始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例如在家庭的角角落落都布满书籍,或是给孩子设计非常温馨舒适的阅读角,希望孩子可以爱上阅读并从中受益。一些父母甚至表示希望书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样父母就可以休息,不必承担辛苦的教养责任。
而当孩子出现明显的情绪问题人际问题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打人骂人翘课逃学等问题,有些父母甚至指望给孩子看上几本书就能让这些现象化为乌有。但我想说,书不是药,不可能代替父母包治孩子的“百病”,而孩子的行为问题或一些表现症状,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依靠检视和父母的关系,或是父母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才能得到改善。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摒弃阅读,或者阅读对孩子的成长不重要。我想表达的是,我们不能指望把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的问题都交给阅读。
尤其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这是确立自我同一性最为关键的阶段。事实上,在孩子更小一些的时候,也就是7岁生命力基本奠定以前,比起阅读,我更鼓励孩子去和同龄人交往,与稍微比自己大一些或小一些的孩子交往(日本部分保育园会实行“三人团体”的设置,让3岁4岁和5岁的孩子结成固定团队,每周半天固定玩耍),在实实在在的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去整合自己的人格结构。
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比起间接经验,真实的体验更能影响我们的认知与行为。成年以后的人格结构虑事思维行为习惯等等,很多都是从实实在在的关系和体验中获得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真实的关系——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和别人的关系和世界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感。
在这样的关系构建里,书籍属于间接经验,无疑在拓展我们的认知,增长我们的知识,启发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想象力,陶冶我们的情操,增进我们的智慧等方面不可或缺。但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养成来说,这种经验是单向的非真实的以阅读者为主导的。阅读者自行决定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数量并自行决定自己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等无限自由的过程,都容易增加一个人的自恋——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我”所发生的,所有的过程,都可以由“我”自行说了算。对于这个部分的理解,参考孩子看电视电影玩网游或手游就比较容易理解,即它们都是单向而虚拟的非现实的体验。
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得体验大量“别人说了算”的经历,才能有效培养一个人的现实感。
所以我们有时会发现,身边的一些写作和阅读的爱好者和文字工作者,性格会相对内敛,个性敏感细腻。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处理现实生活议题和人际关系的时候,可能没有其他领域的工作者那么融洽。
这里绝对不是贬低或不尊重文字工作者,但是从一些极端案例和现象里,我们的确会看到,一个完全沉浸在虚拟和虚构世界里,倚靠间接经验生活的人,其现实的社交能力往往是偏弱的。
这也就印证了古人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养成,也不要忽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现实真实体验:平时多带孩子和自己的同事或朋友的孩子一起玩,让孩子结识自己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邻居小伙伴,寒暑假参加一些陌生孩童组成的冬夏令营等等,让孩子在真实的人际互动中去体验愉悦和焦虑失落与满足,体验爱与被爱矛盾与冲突讨厌与喜欢,以及因为真实互动所带来的忧伤与烦恼……
一个孩子在养成了健全的人格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并且在由阅读带来的精神体验里拓展自己的心智,促进自我的成长。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阅读不是万能的!孩子还得学会和同龄人“玩到一起”!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muying/644f27369e810484af03f60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