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29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如何改善这种情况?的相关教程: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有两面派呢?是什么造就孩子的两面派?有位宝妈诉苦自己的孩子5岁了,正在上幼儿园中班,可妈妈却发现了一个现象:妈妈反映,昊天在幼儿园是个特别懂纪律乖巧的女孩,可为什么一回到家就乱发脾气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有两面派呢?是什么造就孩子的两面派?有位宝妈诉苦自己的孩子5岁了,正在上幼儿园中班,可妈妈却发现了一个现象:妈妈反映,昊天在幼儿园是个特别懂纪律乖巧的女孩,可为什么一回到家就乱发脾气无理取闹呢?家长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在幼儿园和在家简直就像两个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估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在家里好像谁都不怕,可一到幼儿园就乖乖的了,而且只听老师的,只要是老师交代的都能好好完成。

这就是是幼儿园老师们口中的5+2=0 孩子在幼儿园5天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周末2天时间,孩子就全部丢弃了,又重新回到了归零的状态!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纪律规则,幼儿在长期遵守的过程中,心理上会形成定势,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而在家就不同了,没有各种规则的约束,加上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容易妥协,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就变得不听话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鲜明的对比?老师们是靠什么获得了孩子们的喜欢以及崇拜呢?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给孩子树了明确的规矩

学生们在学校里有哪些规矩呢?这里来一起看下。

这些规矩是必须做到的:

按时到校。

衣服整洁。

见到老师要问好。

课前准备好书准备好笔。

坐姿笔直。

认真听讲。

认真做随堂练习。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放学后按要求完成亲子作业。

······

下面这些规矩是不能违反的:

上学不能带零食。

不说脏话。

不动手打架。

上课不能交头接耳。

不准传小纸条。

不做小动作。

不能影响别人听课。

······

类似的规矩还有很多很多,要总结和提升一下的话,那就是孩子日常行为规范。

有了这么一套规矩,老师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才不会慌,才能掌控局面,保证一切井井有条。

再反观绝大部分家庭,哪有这么明确的规矩?现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确地说出家里的3条规矩吗?家里有成文的规矩吗?估计很多人1条都说不出来。

老师给孩子兑现了明确的奖惩

光有规矩远远是不够的,因为仅仅写在纸上的规矩都是空话,只有真正付诸实施的才叫规矩。

在学校里,规矩的实施就是奖惩。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小红花。表现得更好,除了累积更多小红花,还能升级变成大红花,最后还能拿到那飘着香气的真红花。这些红花不仅奖励给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昭告全班,让你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其他一切奖励也都是这朵小红花的升级:表现好可以拿到奖状,可以领到奖品,还可以站在全校学生面前讲自己的光荣事迹。

只要表现好,学校里的规矩一定会兑现。老师不会轻易许诺,只要许诺后一定会兑现。

可反观很多父母呢?很多时候都是轻易许诺从不兑现。

最小的事:你快点吃饭,吃完这一口就让你看电视。结果,没有。

大点的事:你快点写作业,写完了可以下去玩了。结果,没有。

更大的事:你好好学习,如果考试进步了就给你买IPAD。结果,没有。

这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

其一,很多许诺是不应该的,孩子做一些事是必须的,不应该许诺给奖励。

其二,随便许诺后却不兑现,一点点蚕食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和尊重。

日积月累后,你再说什么话,孩子都不会相信了。这一点都不奇怪。

兑现奖励只是一个方面,而兑现惩罚则更为重要。在学校里,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错,老师会及时对照规矩给出惩罚。比如,考试作弊,会被取消成绩。

同样来反观父母对孩子,很多规矩下的惩罚措施都是摆设。孩子没按照求做,哭闹耍赖,只要闹腾得厉害一点,大多数家长都会心软屈服。别说惩罚了,反倒变成孩子要挟父母了。

长此以往,父母口中所谓的规矩,哪还有半毛钱作用?逢人还抱怨:我们给孩子立规矩了呀,可就是不管用啊。真是这样吗?

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这话怎么说呢?就是老师给孩子们传递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老师会身先士卒;而父母很多时候却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只要求孩子如何,却从不要求自己。

来看看老师的工作状态。

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老师就会提前先到。很多值班老师和校长,往往都提前很多就到学校门口等着学生。不值班的老师,则会提前到办公室准备好上课的材料和工具,上课铃一响,准时出现在讲台上。

要求学生不能上课随便讲话,老师也有自己的原则。上课不能接打电话。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则会加班加点。按时检查亲子作业。

再看看很多家长的日常:

要求孩子不玩游戏不玩手机。结果呢?自己成天拿着手机不放。就连吃饭时,都忍不住要摸几下。这样怎么能阻止孩子玩手机?

要求孩子不看电视。结果呢?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在客厅里看电视。还开怀大笑。这样怎么能让孩子安心学习?

要求孩子认真写作业求进步。结果呢?自己对工作毫不上心天天倒数。这样怎么能让孩子从你身上获得正能量?

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至少是以身作则的示范。所以老师批评学生时,孩子愿意听,因为老师就是比我做得好啊。

所以,想让孩子喜欢您崇拜您,也不难,您可以先从这三点开始做起:

第一:给孩子立下规矩;

第二:按照规矩有奖有惩;

第三:自己以身作则!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正确地爱孩子,不要溺爱孩子。

溺爱孩子,对孩子无原则地迁就,从家长本意来说是爱孩子,可实际上却害了孩子。由于溺爱,造成孩子的过分依赖,孩子本来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却让父母代替,从而养成了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

因此,父母既要爱孩子,也要懂得怎么样爱孩子,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也要做到有理智有分寸地对待孩子,把爱与教育结合起来。

不要都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宝宝年龄小能力差,因此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动手,一切代劳;或者害怕让孩子自己做事会惹出许多麻烦,越帮越忙,所以为了省时省事,就事事包办。

这样做一方面影响了孩子很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滋长了孩子过分的依赖心理,使孩子缺乏进取心。

爸爸妈妈们要注意,宝宝自己能做的事,决不包办代替,一定要做到信任孩子,放开他们的手脚,并且还要积极为宝宝创造动手动脑的条件,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能力和自觉性。

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多鼓励孩子。

爸爸妈妈可以对宝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保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密切联系,是保证孩子教育一惯性的重要方法。爸爸妈妈们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规,孩子回到家以后,也不能放纵,应尽量按照幼儿园的纪律来约束孩子,持之以恒,形成合力,使孩子把老师家长的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养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如何改善这种情况?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muying/643ff115a55a4cf49f058c8c.html

相关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