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孩子很多鼓励,家长却常常扮演了错误的角色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39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想给孩子很多鼓励,家长却常常扮演了错误的角色的相关教程:闺蜜今天兴冲冲地告诉我,她买了一把很高级的小提琴,准备跟着音乐学院的提琴老师学习,重拾回自己对小提琴的热爱。想给孩子很多鼓励,家长却常常扮演了错误的角色,你知道吗?她目前还在享受二人世界,趁着还没有孩

闺蜜今天兴冲冲地告诉我,她买了一把很高级的小提琴,准备跟着音乐学院的提琴老师学习,重拾回自己对小提琴的热爱。想给孩子很多鼓励,家长却常常扮演了错误的角色,你知道吗?

她目前还在享受二人世界,趁着还没有孩子来到世界让她忙乱,想让自己继续「深度文艺」。

我很支持闺蜜的想法。但其实很感动的是,闺蜜曾经在学琴这件事情上耿耿于怀。她终于能够放下心结,重拾热爱。

她小时候非常喜欢音乐,被妈妈送去学琴。

最开始,她非常投入,也认真练习,但是妈妈一直是严格家长的作风,虽然不懂音乐,总试图用专业感的词汇来指出闺蜜的错误。

如果上完课后,妈妈跟老师聊上两句,听了老师的点评,便会变本加厉地不停重复老师点评,但从不说其中的肯定部分,只说批评和指正的部分。

她会以此来不停提醒闺蜜,「你要多练琴,练得更好,你看老师说你弓的姿势不对」「节奏感不好」「背谱背得太慢了」……诸如此类。

逼着练琴,也是日常。

也许闺蜜的妈妈认为,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孩子才能戒骄戒躁,认真练习。

闺蜜不胜其烦,原本的兴趣一下子消失无影无踪,虽然乖乖女的她没有反抗,但是也没有再多的热情继续学习。两母女僵持不下,最后,妈妈同意她不学了。而妈妈说出这句话的当天,闺蜜就把琴送人了,一分一秒都没有犹豫。

虽然她后来能够理解妈妈的初衷是好的,但也没法从内心再爱上拉琴。直到今天。

妈妈一盆热情的冷水,让她那微弱的兴趣小火苗一下子就被浇灭了。

孩子内心那弱小的火苗,需要我们呵护

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音乐,那时候多想爸爸妈妈送我去学弹琴。但他们的思想比较传统,认为学习成绩好才是真的好,其他都会影响到学习,坚决反对我学琴。我当时真的很伤心。

小时候的我就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会舍得放弃学琴的大好机会,我甚至会想,妈妈即使再打压我反对我,我也要学。

长大后才知道,我有这样子的想法只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机会去尝试,所以在遗憾中,天真美好地想象着以为学琴很简单。

即使父母同意了我学琴,没有背后长期的支持,到最后,我自己也可能扛不下去,打退堂鼓。每每看钢琴家朗朗和李云迪成功的故事,感叹他们父母能够放弃自己的工作,把陪练作为自己的日常,你就可以看到他们的父母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辛酸,给予了多少精神上精力上的支持,才能够栽培出一名举世闻名的钢琴家。

孩子刚刚对世界产生好奇,萌动自己的一点点兴趣和理想,就像一棵刚刚冒出的小芽,又或像一个小火苗。从开始的浇灌种子发芽,到呵护小芽成长,任何一步都要父母付出心血。而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导致它们变得衰弱,甚至夭折。

《 恒毅力》一书的作者安琪拉?达克沃斯这样分析孩子这段时期的兴趣培养:

孩子兴趣最初的发掘和培育,是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数年,而这段时间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初学的孩子就是在这个阶段,考虑他们要投入还是退出。所以我们家长要帮助孩子经历初期重复的无聊感。

达克沃斯因恒毅力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13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她认为持久热情×坚持毅力是比智商和天分更重要的制胜关键。

而她这段话点明了,幼小的孩子不能像成人一样,有持久的坚持力,因为那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父母耐心培养。

当他们微弱的兴趣火苗,还需要呵护阶段,一旦遇到像闺蜜妈妈这样热情的冷水「浇灌」,没几天就熄灭了。

一旦火苗熄灭,那时候,孩子们就像一头「倔驴」。原谅我这个形容有点粗俗,但一点不为过,那时候,真是「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即便是父母有办法让孩子兴趣重拾,重新开始,也往往失却了最初萌动的热情,往往心不在焉。

肯定和鼓励,就像在扇风加料

达克沃斯非常赞同,在孩子成功发展兴趣的过程中,需要一群支持者的鼓励,尤其是父母,其他的支持者还有老师教练或家人同学。

为什么「其他人」这样重要?

一方面,这些「其他人」能给孩子持续提供强化兴趣所需要的刺激和资讯;另一方面,正面的意见回馈,可以让孩子感到快乐安心,更有自信。

自信,是一种觉得自己「做得到」的内心力量,能够让孩子创造出巨大的成就,因为自信心可以唤起挑战的欲望,成为一股动力,使人撑过挫折或倦怠。

有自信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并不会觉得这是危机,反而认为是对自己成长有利的挑战。一旦把困难当成挑战,就会更认真专心练习,在达成了期望目标后,自信心又会进一步成长。

孩子自信心增加之后,自然会更有欲望和动力去挑战更艰难的状况,也会在困境中变得更坚强。他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迈向成功。

再返回来看看闺蜜妈妈,真是反其道而行之。闺蜜多么渴望妈妈给与肯定和赞美,希望能够从这些正向肯定中,得到继续前行的动力,但是一点都没有。

相反,她得到的是批评,不断地提醒督促。这在孩子看来,就是对自己的不肯定,不信任,不支持。

专业的点评,最好交给老师来做

我们在生活里,看到很多像闺蜜妈妈那样在一旁指指点点的父母。他们看似很懂,在行使父母的权威,又看起来像在给孩子提供帮助。

「宝贝,你看你要这样画才像马啊!」

「你的字写错了,要这样写,快点改!」

「你看你弹是不是太快了,听起来就是没那么好听呢?!」

……

这样到底好吗?

如果父母不是专业出身,真应该退后一步,放手让孩子去学,把点评的权利交给指导老师。

这点在我女儿学画画的事情上,得到验证。

女儿现在5岁,一直非常喜欢画画。我帮孩子报了兴趣班,但孩子毕竟就是孩子,经常出现宕机现象,比如上课前有了为难情绪,或因为遇到了困难,觉得画不出来自己想画的东西,就退缩。

我和老公当然也会想办法鼓励孩子,但我们不懂画画,也不懂得点评,总觉得无从下手,说也说不到点子上。最终就是「你画的很棒」,「你今天很快就画完了啊」之类。

参加兴趣班的家长们有个微信群,老师也在群里。爸爸妈妈们逐渐发现,如果老师点评了哪个孩子的画,其中有肯定和鼓励,孩子就会异常兴奋,就像接到了「继续画」的圣旨一样,非常热情的投入到接下来的画画当中。

相比父母来说,教练或指导老师给出的鼓励,更加权威和专业,更能推动孩子在专业方面的进步。

而在孩子的心里,老师的地位总是很「崇高」,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会比父母的赞许更让他们心花怒放。

丹尼尔?科伊尔的《天才密码》这本书,总结了一个现象。

许多世界知名演奏家和体育选手的幼年时期,也就是他们刚开始演奏或运动的时候,其实才能或实力,与其他孩子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过,他们都和教练有良好的关系,而且哪怕是只有小小的成果,都能从教练那里得到称赞或激励。因此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信心,而自信心就是培养恒心的关键。

看了科伊尔的这段话,就能更明白孩子们为什么一听到老师们点评就欢呼雀跃的原因了。

家长要支持孩子,甚至陪着孩子度过最容易无聊和放弃的重复练习阶段,这点毋庸置疑。但指导老师,如果非常亲切温暖,愿意给初学者很大的支持,对孩子们来说,是莫大的幸运,不仅仅是精神方面,而且是从专业角度,给予最实质的推动。

因为他们能够从专业角度指出孩子真正进步的地方,也能指出孩子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法,这点是很多家长做不到的。

所以,我们父母如果有可能,跟指导老师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能够让老师看到并关注到刚刚开始学习的孩子,及时给孩子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这点相当重要。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因为本来对一些艺术课或者某项活动很感兴趣,兴冲冲地去学,但是因为老师的否定或者淡漠,从而失去最初的兴趣,最终放弃。这同样非常遗憾。

所以,在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家长的角色更多是陪伴和鼓励。而专业的点评,更多地还是让专业的老师来做吧。

父母要回归本位,不要越线。也许心急,也许出于好心想帮助孩子,但真的需要先分清帮忙的界限。

如果我们都像闺蜜的妈妈一样,让孩子在成年后,才有勇气去拾回童年放弃的兴趣和爱好,不免让人一声叹息。但愿已经成为妈妈的我们,都懂得呵护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即便将来没有成为一技之长,也不要留下遗憾。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想给孩子很多鼓励,家长却常常扮演了错误的角色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muying/642e77c89eb86b9ad407694f.html

相关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