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模仿之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37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细说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模仿之旅的相关教程:初生的宝贝没有语言,除了哭,唯一能和你“聊天”的方式就是模仿你。模仿看似简单却很有效,可以一下子抓住你的心你的目光,让他愿意一试再试,意犹未尽……  这是上天赋予他的又一个特殊的本领,凭借着它,宝贝才

  初生的宝贝没有语言,除了哭,唯一能和你“聊天”的方式就是模仿你。模仿看似简单却很有效,可以一下子抓住你的心你的目光,让他愿意一试再试,意犹未尽……

  这是上天赋予他的又一个特殊的本领,凭借着它,宝贝才得以一点一点地学会了一切。而我们也在这被模仿中渐渐学会了为人父母。

  当你喂小宝宝吃饭时,把小勺递到他面前,宝宝自然地张开了嘴,等着品尝美味。而你看着看着,嘴也不由得张开,你们到底是谁在模仿谁?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艾普·迪叶特斯特辉解释说:“在五分之四的情况下,是孩子看到伸过来的勺子后先张嘴,然后父母才模仿孩子的动作;余下五分之一的情况是父母先演示,孩子再模仿。”这个简单的喂饭的例子说明,模仿不是单向的,模仿其实就是父母和宝贝之间最初的一种交流方式。

  不仅如此,艾普教投还告诉我们:“如同水中的鱼群居群嬉一样,人也时时参照周边的人们,互相观察互相模仿。当与别人一致后,我们便能从中获得一种归属感以及被认可被接纳的喜悦。所以,模仿并非可有可无,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本能,就在这种本能中,宝贝逐渐学会了发声手势表情……”

  其实,早在诞生的那一刻,宝贝的模仿之旅就已开始了。一位儿科老专家就曾在一名刚刚出生8小时的小女婴身上验证过。首先,老专家和小婴儿互相注视,随后,老专家慢慢地伸出他的舌头,稍候片刻,小婴儿也伸出了她的舌头。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大夫和护士们都感到很惊奇。有人建议,让这个新生儿一个一个地面对面地和所有的工作人员见面,包括老专家,但有一条规定——和小女婴见面者切勿伸出自己的舌头。结果,只有见到老专家时,不管老专家的面部表现如何,她都会伸出她的舌头。多么有趣的一个场面,不是吗?

  而到了2~3周之后,宝贝开始能够挥动着小手指,学习你的手势了。第6周至5个月的这一阶段,宝贝会跟着大人发出声音,你对他笑,他也会以笑脸回报;你张开双臂,他也会张开双臂了。

  在模仿中,宝贝与大人们交流着;在模仿中,宝贝知道了肢体该如何运动;在模仿中,宝贝渐渐意识到自己有着与大人一样的脸;在模仿中,宝贝明白了不周的心情应该用不同的表情来表现。自己很高兴时,他知道应该用一个微笑来告诉大人们,之后,他便会看到一张,同样的笑脸。因为,笑是会传染的。

  4~6个月的时候,宝贝的协调能力渐渐增强,他们开始学习像大人那样摆弄物件。

  到了8~12个月,宝贝已经完全掌握了我们逗他时的所有本事,比如他会把小脸藏在毛毯后面,同你开玩笑;还想学你的样,做你正在做的事。

  宝贝1岁的时候,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动作是用食指来指方向。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经常在爸爸妈妈的手指指引下发现有趣的东西,现在他也会用手指引导大人的视线了,让爸爸妈妈陪他一起看那些他觉得有趣兴奋和害怕的东西。

  当然,宝宝的本意不是要我们注意某样东西,而是期望大人多多关注他。宝宝开电视机,摆弄遥控器,如果大人不搭理他,他会一直玩下去。

  12~18个月的时候,宝宝会使用调羹了,什么都想自己试试,想跟妈妈一样自己从碗里舀东西,想自己倒牛奶。宝贝可能把餐桌弄得一团糟,但是千万别因为杂乱无序而责备他又在调皮捣蛋,他的的确确是在学习。想想你自己学开车时是否也是手忙脚乱的呢?

  到了宝贝18个月的时候,他一边继续着模仿之旅,一边渐渐明白了大人也不是想做什么事都能做成功。他看到妈妈无法搬动那个大箱子,爸爸打不开那把生锈的锁。他们开始模仿在电视中看到的人物,学他们的样子跳舞唱歌做事。这个阶段的孩子隐约知道电视里的人和真实生活中的人是不一样的,但他们还是急于把从电视中小伙伴和周遭的大人那里学来的东西表达出来。

  到快2岁的时候,宝贝简直迷上了大人的日常行为,想学你洗碗扫地吸尘。看到爸爸在墙上钉东西,他也找来小锤子,往墙上敲。

  有位妈妈发现2岁的女儿同3岁的表姐在玩游戏,她要表姐睡觉,拍拍她的头,在她脸上吻了一下,就像平时她临睡前妈妈为她做的…样。妈妈感动不已,想不列自己平时的行为这样深印在女儿心中。

  宝贝3岁了,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于是他会把鞋子当做一辆车,把铅笔当成妈妈烧菜的勺子。他喜欢跟妈妈在厨房里玩,真希望自己马上就成为一个大人!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细说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模仿之旅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muying/6412f0d688d66e16af0c5610.html

相关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