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把你的话当耳旁风,难道是“忠言逆耳”?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78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孩子为什么把你的话当耳旁风,难道是“忠言逆耳”?的相关教程:孩子为什么把你的话当耳旁风,难道是忠言逆耳?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说话能起作用呢?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吧。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

孩子为什么把你的话当耳旁风,难道是忠言逆耳?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说话能起作用呢?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吧。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什么是超限效应?

案例

小宝在家里玩玩具,都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从来不主动收拾。妈妈每天都会唠叨小宝,自己每天却依然帮孩子收拾。每天起床也让妈妈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当然跟收拾玩具一样,妈妈每天念叨,小宝每天赖床。

分析

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就像马克?吐温一样。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我们大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去体验去感受。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警戒线。

支招

1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

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2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切忌东拉西扯,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爱唠叨的父母通常都会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叫你这么多遍都不起床,这孩子就是懒。吃饭也懒,干什么都得催!”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要求过多过高,孩子会觉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个你也会唠叨别的,索性让你说个够吧。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对当下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3用表扬代替批评效果更好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内改掉一个甚至几个坏习惯是绝无可能的,如果在他们努力改正的过程中,家长不改“他错了我就说”的批评风格,只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干脆放弃尝试。其实,对于习惯了父母“唠叨”的孩子,表扬更管用。用表扬代替批评,有时效果会更好。家长要适当的宽容对待孩子,只要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一点儿进步了,都要给予鼓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个掌声一句鼓励一个大拇指。

4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

最后,父母还得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例如孩子经常弄坏玩具,妈妈可以说清楚下次再弄坏坚决不买了,如果他再不小心,以后只能玩别的。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而没有替补,这是对孩子有用的一课,让他意识到因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终要承担没的玩的后果。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家长尽量不要过多参与,孩子做错事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就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家长提醒没有效时,不妨放手,孩子自己会“吃一堑长一智”!

改变一种方式,巧妙迂回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摸清楚孩子的想法,才能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孩子才会听你的话。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孩子为什么把你的话当耳旁风,难道是“忠言逆耳”?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muying/640c7c04097cbd826e0fd5ab.html

相关推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