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老母亲的自我改造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一个中年老母亲的自我改造的相关教程:讲真,自打孩子上了小学,网上爆出的中年老母亲日日河东狮夜夜要心衰的状况我都经历过。 我一般是从早上起床开启碎碎念: “快点起来了!要迟到了” “你能不能快点吃,要迟到了啊!
讲真,自打孩子上了小学,网上爆出的中年老母亲日日河东狮夜夜要心衰的状况我都经历过。
我一般是从早上起床开启碎碎念:
“快点起来了!要迟到了”
“你能不能快点吃,要迟到了啊!”
到晚上逐步演变成狮吼模式:
“能不能不要边做作业边玩橡皮啊!”
“做完赶紧去洗澡啊你还在那磨蹭啥!”
“书包收好没!!你自己书包就不会自己收拾啊!!!”
有天晚上我们家的高干公公实在听不下去,主动提出今晚他带娃,我甩出一个冷笑不说话。
15分钟后,就听见儿子房间传来老爷子凄厉的叫声。
我家的高级会计师婆婆立马冲进房间,按住老爷子信誓旦旦的说:“你去休息,换我来!”
于是又过了10分钟,儿子房间再次传来婆婆凄厉的吼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娃毕竟是亲生的,吼前火山喷发,吼后内心自责是中年老母的通病。
每次神经质发作时,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哀嚎:“怎么孩子每天就那么不自觉,啥事都要我操心!”
发作后就变成:“我刚才怎么可以那么暴躁,会不会给他童年成长留下心理阴影”。
于是,终于在某一天,我觉得我不想再这样表情狰狞的过下去了,既然改造不了娃,老娘我就改造我自己:
1.化唠叨为沉默
为了保命,我首先放弃“催促”这一痛点。以前我总是每天反复催促“快点去做作业”“快点吃饭” “快点起床”。
现在,我开始下意识提醒自己闭上嘴,只予以恰当的提醒。
比如:“我们要在7:20出发,如果你没在7:15分前吃完饭,那么你可能会迟到”。每天早上我会这样提醒两次,一开始这货自然依旧我行我素,没多磨蹭10分钟都出不了门。
迟出门就迟出门吧,我也放弃了以前一迟出门就极速狂飙的车速,每天按照7:20出门的车速晃悠悠往他学校开去。
几次以后他发现:完蛋了,老是迟到被学校记名。
于是他开始催我:“老妈快点,7:20要准时出门,不然会迟到”。
我曾在某个心平气和的日子,算过我们家四个人大人每天对孩子说“快点”的次数,平均每人每天至少会说9次,一天之内孩子至少听了36次的“快点快点快点......”
于是我和老公说今天我们玩“角色扮演”吧,你演儿子,我演你妈(老公脸上露出了迷之微笑....)
然后我优秀的完成了“碎碎念”的本色出演,看着老公在我说出第6次“快点”的时候,原地爆炸了:“你可闭嘴吧,老子演不起....”
从此以后,全家人耳根都清静多了。
其实当我们不断在催促孩子完成某件事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在焦虑这件事拖延可能造成的后果,例如迟到晚睡。但事实上这些事情的主体是孩子,我们家长不应越俎代庖,
要和孩子划清责任担当的界限,由他自己来行动做选择,而且自己承担行为的后果。我们总说“吃一堑长一智”,你不让孩子“吃一堑”,他如何“长一智”?
2.化帮助为拒绝
自从我化唠叨为沉默以后,儿子基本每天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包括每天晚上自己收拾书包。
然后,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妈妈,我跳绳忘带了,你帮我送来学校呗。”“妈妈,老师说要带家庭听写本,你帮我送过来啊,我忘记带了。”
从前我总是一听就像个超人一样回答他:“没问题,我给你送。”
后来跑腿跑多了,我不干了:“噢不好意思,妈妈在开会没法给你送去,我记得我昨天提醒过你要收拾好第二天上课的东西。”
同时我还不忘“家校共建”,让老师在学校给儿子忘带东西的次数画“正”字,每满3次就去办公室接受一次老师的“谆谆教诲”。
如此反复几次,我发现儿子书包里多了一个小本本,专门用来记录老师要带物品的通知,现在每天晚上他会收拾好书包后,都会翻开这个小本本看看有没有遗漏。
我们这一代父母,接受的知识多了,总怕没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于是我们习惯了随时站出来替孩子解决问题。而孩子在我们一次次的帮助下,开始寄居在我们身上。
我们要划清和孩子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情是本分,我帮助你是情分,所以我可以帮助你,但是也有拒绝的权利。孩子从父母的
“拒绝”中领悟到的“自己的义务”
,才是最重要的。
3.化勤快为懒惰
自从用了上面两种方法,我在放养孩子的路上越来越懒。
以前每天早上6:30准时从床上跳起来开始喊儿子起床,现在每天任由自己在床上赖到6:50,等我儿子自己起床叫我:“妈妈,你再不起来就来不及送我了,你看你每天化妆都要20分钟”(恩,这小东西开始有把握时间的观念了)。
我也不再每天早上给他准备好衣服,而是告诉他:“你自己去选”。
有天早上他一直找不到校服外套,忍不住跑来问我,我知道他周末踢球完顺手把外套塞进了足球袋里,但因为我现在是个又沉默又懒的妈妈,于是我反问他:“你回想下你最后一次看到校服外套是什么时候?”
他在原地愣了两分钟,突然欢快的大叫一声:“我想起来了!”,然后就风风火火的从足球袋里找出外套,兴奋的在我面前手舞足蹈:“妈妈你看,我自己找到了噢!”
就成人而言,
帮助孩子做一件事是举手之劳,但孩子失去的,可能是自我动手的收获和遇事思考的能力。和孩子划清双方生活的界限,我给你在生活中动手的自由思考的自由,而不是我包办下你无需动脑的“自在”。
当然,我毕竟是个有学问的妈妈,本着科学的角度我觉得可以从脑神经学方面为自己上面的科(lan)学(san)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
我们大脑有亿万个神经元,相当于跳广场舞的大妈,他们不断在广场上跳舞,跳的越多的人就越活跃,能力也越强,从而逐渐成为广场上最亮的星。
当我们和孩子划清界限,孩子们就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学习或者生活,这些日常反复的行为逐渐刺激了这方面神经元链接的不断加强,继而形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这种理论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叫做“刻意练习”。
现在,在我的感(qiang)召(po)下,我们全家都迈步走在了话少懒散的放养道路上。气也顺了,身体也健康了,连家庭都更和睦了。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一个中年老母亲的自我改造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muying/63e48592e598b9b67609e0d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