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鼓浪屿景点介绍 厦门鼓浪屿景点介绍50字
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厦门鼓浪屿景点介绍 厦门鼓浪屿景点介绍50字的相关教程:鼓浪屿预约入口》》》 天天周末: 2、各个景点语音导览:工部局遗址、美国领事馆、日光岩寺、种德宫、延平戏院旧址、八卦楼、菽庄花园、番婆楼……等等景点语音导览服务、免费AR地图、720度全景照片
鼓浪屿预约入口》》》
天天周末:
2、各个景点语音导览:工部局遗址、美国领事馆、日光岩寺、种德宫、延平戏院旧址、八卦楼、菽庄花园、番婆楼……等等景点语音导览服务、免费AR地图、720度全景照片和全岛航拍照片;
3、三大码头、日光岩、菽庄花园、观海园6大区域无线WIFI全覆盖
鼓浪屿,是厦门岛西南隅一座面积1.8839平方公里的小岛。自宋代开始有人定居,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1646年开始屯兵鼓浪屿训练师,1661年以此为基地出兵,次年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岛。鼓浪屿见证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国在全球化早期浪潮冲击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历程,是全球化早期阶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与互鉴的典范。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4组历史道路、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与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它们与岛上现存的90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共同构成了鼓浪屿自然有机的空间结构和内涵丰富的城市历史景观。
鼓浪屿,以其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人文情怀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2017年鼓浪屿正式代表中国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鼓浪屿上有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4组历史道路、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和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
它们与岛上现存的90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共同构成了鼓浪屿自然有机的空间结构和内涵丰富的城市历史景观。
必玩景点:
八卦楼》》》

鼓浪屿近代建筑的代表。由台商林鹤寿筹资、郁约翰主持设计,始建于1907年。然而工程过于庞大,开支日渐不敷,最终工程未尽,林鹤寿倾家荡产,无奈避走台湾,后由日本人草草修整。

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以八卦楼为主体,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风琴馆,出生在鼓浪屿的澳大利亚华人胡友义先生从世界各地收藏了近八十架古风琴珍品,这其中有正在展出的英国诺曼·比尔管风琴,以及目前正在修复并即将在新馆展出中国最大的管风琴——卡萨翁第700号巨型管风琴。
菽庄花园》》》

甲午战争后,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富绅林尔嘉举家内渡,于1913年在仿照台北板桥别墅,参照江南名园而修建花园,取名“菽庄”,与主人的字“叔臧”谐音。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馆内陈列胡友义先生收藏的近百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最大的立式钢琴,古老的手摇钢琴,以及一百多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藏品。
鼓浪屿音乐小史鼓浪屿早在1920年代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社区”,这使鼓浪屿人有条件率先引进钢琴,成为中国最早拥有钢琴和接触西洋音乐的地方。而西方传教士在这个小岛上建教堂办学校为西洋音乐的普及和传播培育了肥沃的土壤。鼓浪屿因此音乐氛围弥漫,居民音乐素养极高,音乐人才辈出,鼓浪屿因此得以“钢琴之岛”“音乐之岛”著称于世。
海天堂构》》》

建于1920-1930年间,由旅菲华侨黄秀烺和黄念亿联合购地建造,为五幢对称式别墅群,以中楼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设计博采中西文化之长,堪称中西合璧之经典。
三丘田码头:

建于1840年之前,是鼓浪屿最早的渡口之一,鼓浪屿早期住民由此摆渡进出岛。后来,码头发展成为货物进出岛的重要集散地。1985年之后,新码头启用,旧码头逐渐废弃。
船屋:

由美国归正教医生郁约翰设计,建于1920年,建筑设计因地制宜极富创意,欧式风格,简洁明快,形如一艘即将远航的邮轮。
杨家园:

在20世纪初鼓浪屿的建房高潮中,1913年前后,菲律宾华侨杨忠权、杨忠懿兄弟向英国差会购得旧房一栋,拆除后陆续建成由四幢洋楼构成的杨家园别墅群。
番婆楼:

由旅菲华侨许经权为孝敬母亲而建,落成于1924年,造型华丽别致,特别是屋顶山墙上以西洋女王头像的泥塑为装饰,故街坊邻里称此楼为“番婆楼”。
大夫第:

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鼓浪屿现存最早的闽南红砖民居,主人黄勗斋。黄勗斋生三子,长子黄琨石出仕,官至户部监印,为四品京官,故宅院悬挂“大夫第”匾额,以示显赫。
殷承宗别墅:

1924年,殷承宗父亲购得此地,并交由其大儿子殷祖泽设计,既有闽南石乡特色,又有欧洲文艺复兴风韵。1942年,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出生于此。
褚家园:

1932年,旅菲华侨褚嵩田回归厦门,并斥资在鼓浪屿建造这座结合南洋与闽南风格的寓所。1933年落成后,成为鼓浪屿别具风格的风貌建筑。
廖家别墅:

建于19世纪末,后由廖氏兄弟买下。1919 年,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与廖家二小姐廖翠凤在鼓浪屿举行婚礼,婚后曾在此居住,故又称“林语堂故居”。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

石刻附近原有三和宫,祭祀妈祖。清嘉庆八年(1803年),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在宫前修整战船准备剿匪,祈求妈祖保佑。十年后,王得禄凯旋,重修三和宫,并写下《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详述事件始末。
日光岩寺:

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原名莲花庵,1586年重建。因建于日光岩山麓,每当太阳升起,阳光正射到山石和寺内,故名。1936年,弘一法师曾在东厢寮房闭关静修,并自题舍匾“日光别院”。
协和礼拜堂:

建于1863年,是鼓浪屿最早的教堂,由岛上美国归正教会、英国伦敦公会、英国长老会信徒捐款兴建,时称“国际礼拜堂”,1875年改称“协和礼拜堂”,1911年翻建。
天主堂:

典型的哥特式建筑。1912年,西班牙天主教神父马守仁任厦门教区主教后,将教堂搬至西班牙领事馆内,1917年在领事馆西侧新建现存天主堂。
三一堂:

为方便岛上人数日增的教徒做礼拜,于1934年由厦门港、新街和竹树脚三个礼拜堂联合筹建此教堂,取名“三一堂”,既寓意三堂共建,又寓意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安献楼:

1906年,美国基督教牧师安理顺(B.L.Anderson)来鼓浪屿传教和办学,后在鸡山路买下一片山地,于1934年建成一幢石砌三层楼校舍,作学校女生部。为纪念其功绩,该楼也称“安献楼”。
基督教徒墓园:

墓园集中在安献楼周边,大致呈三角状分布,墓葬年代主要在清代和民国期间,墓主以当年居住在鼓浪屿的华人基督徒为主,墓式反映了基督教本土化的历史。
美国领事馆旧址:

1893年,美国于现址修建驻厦领事馆,原建筑毁于1904年一场大火,现存领事馆建筑是1930年翻建的。所用红砖全部从美国进口,带有浓烈的美国古典复兴建筑色彩。
中南银行旧址:

1921年,印尼华侨黄奕住发起创办中南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厦门分行设立于1922年。中南银行成立当年即发行钞票,现存旧址是当年中南银行设在鼓浪屿的办事处。
日本领事馆旧址、日本警察署旧址:

领事馆建于1897年,是鼓浪屿完整留存下来的19世纪外国领事馆建筑。1902年,《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在此签订。1928年,日本人在领事馆南侧增建警察署及宿舍。厦门沦陷后,这里成为日军拘禁、迫害中国人的场所。
英国领事馆旧址:

1843年厦门开埠,英国率在鼓浪屿先派驻领事,19世纪60年代正式在鼓浪屿建领事馆。领事馆建筑为三层红砖楼,结构方正严谨,是鼓浪屿早期殖民建筑风格的代表。现建筑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原址上重建。
英国领事公馆旧址:

鼓浪屿第一个领事公馆。1843年厦门开埠,英国率先派驻领事,先是在鼓浪屿租用民房,尔后向英商购此别墅作为领事公馆。
毓德女学堂旧址:

1847年美国归正教会在厦门开办“女学堂”。后女学堂失火,于是迁址到鼓浪屿田尾,称“田尾女学堂”或“花旗女学”,并于1921年发展成中学,改名“毓德”。学校首任主理是美国人打马字·马利亚姑娘(E.M.Taimage)。
观海别墅:

建成于1918年,后于1926年由华侨黄奕住买下。原是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公寓,为仿法式建筑,观海视野极佳。
美华沙滩:

是老厦门人、老鼓浪屿人最喜欢去的沙滩。这段沙滩水质优良,砂砾柔软,适合游泳,同时也是传说中“鼓浪石”的所在地。
以上就是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鼓浪屿,领事馆,旧址,建筑,钢琴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haoku5.com/lvyou/666a683285e78fbbf5037dba.html
相关推荐